新聞1+1丨應對外部衝擊 中央政治局會議釋放哪些信號?
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主要內容是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統籌國內經濟工作和國際經貿鬥爭,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應對美國關稅戰帶來的外部衝擊,此次會議的定調和部署格外重要。針對接下來的經濟工作,會議在哪些方面進一步明確了方向和重點?如何進一步出臺支援措施,並且保障措施的儘早落地?
會議總體釋放出的重要信號是什麼?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深專家委員 朱民:這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釋放了一個非常強烈的信號,就是中國政府在應對當前美國政府發起的巨大不確定的貿易戰,是有充分準備的,有預案,有政策,是當前穩預期特別重要的方面。這個預期,不但是穩中國經濟的預期,也是穩世界經濟的預期,因為中國穩住了,世界也能穩住。
所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是用一個會議方式,以中國政策的透明性和堅定性,來告訴中國國內和世界,我們是有政策應對未來外部可能會受到的巨大衝擊,這個對穩住當前的情形特別重要。
如何看待會議強調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深專家委員 朱民:這是根據現今的國際和國內經濟金融形勢而做的一個特別務實,也是堅定的決策。從國內情況來説,我們在繼續改革做結構調整,繼續推動高品質發展。但在這個過程中,遇到了外部巨大的衝擊,在這個情況下第一件事是堅定不移把自己的事做好,這一點會議強調得特別明白。與此同時,我們還要堅定不移地開放,這個很重要,開放在當今有很多不同的含義。
首先,開放對中國經濟進一步改革和發展、高品質發展特別重要,因為中國經濟是在改革開放中發展起來的。
與此同時,在美國政府打貿易戰、去全球化的時候,中國堅定不移地支援全球化,堅定不移地繼續改革開放來擁抱世界。
這兩條戰線就在這個關鍵點緊密地連在一起了,所以這次中央特別強調這兩件事都要做好。
如何看待宏觀政策要“加緊實施”和“用好用足”?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深專家委員 朱民:中央一直強調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其實這些措施都是在做的。在這個方面,很重要的就是給市場提供信心,用積極的宏觀政策給市場和經濟保底,讓大家知道,無論外面的風險和波浪有多大,宏觀政策在支援,這個對於信心是特別重要的,這也是2018年“特朗普1.0時期”貿易戰之後總結出的一個特別重要的經驗。
與此同時,宏觀政策裏也有很多變化,比如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了財政赤字的增加,直接可以用於民生,這個對當前保民生,保消費以及應對當前貿易戰的情況特別重要。同時,在財政政策裏面強調長期國債、地方債、專項債結合,來幫助中國科技型企業的融資瓶頸突破,這個又是在當前貿易戰的情況下,在比較緊張的情況下支援中國企業發展的財政政策。整體來説,財政政策就是政府要努力出政策,要出錢,要出力,而且要落地。
此次會議提到貨幣政策要 “適時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這點很重要,因為會增強市場流動性,提振市場信心。這次會議還特別提到,要充分創設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作用,這是中國用得一個特別好的新型貨幣政策工具,比如在疫情時候,我們用了很多對中小企業貸款扶持的貨幣政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也會逐漸推出更多支援外貿企業等方面的結構性貨幣政策,通過結構性貨幣政策來支援企業度過當前困難和挑戰,整體來説,這個態度是非常積極的。
對受關稅影響較大的企業提高穩崗返還比例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深專家委員 朱民:在打貿易戰的時候,貿易企業一定會受到影響,因為這是一個結構性的調整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就會遇到,企業可能暫時有工人下崗,需要有失業救濟金繼續支援和保障,能讓他們穩住很重要。一旦因為貿易原因,影響了企業和就業,工人就失業了,當然就會很困難,所以能夠確實增加和保證對貿易企業受影響工人的失業救濟政策,這是給整個市場信心的特別重要的方面,這是政府在出政策支援企業,所以對企業和當前貿易戰經濟穩定的作用是很大的。
我們還需要繼續出臺這方面的政策,因為貿易企業的調整,不是一下的事,中國的貿易企業是很有競爭力的。比如2018年中國對美國出口額5000億美金,經過了貿易戰,美國把關稅從3.75%漲到19%,現在中國對美國出口額還是5000億美金,我們對美國的貿易順差3000億美金。中國企業是很有競爭能力的,但是要給他們時間,要給他們空間去調整。所以政府給出政策,確保工人在調整的過程中失業有救濟,轉崗有支援等一系列政策,把就業、民生和發展連起來,我覺得企業在市場上發展應該是可以看到未來有希望的。
如何看待此次會議再強調防風險?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深專家委員 朱民: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還是對風險做了很好的定位和分類,也就是説當前的主要矛盾是國際上超預期的衝擊,帶來了不穩,以及帶來了貿易企業可能衝擊到就業等等問題。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我們還是有內部的風險,比如地方債的風險仍然存在,房地産的風險仍然在化解之中。
所以這次中央強調,我們在應對外部衝擊的時候,仍然要管好以前的舊賬,不能讓這些舊賬再一次“萌發”,這是汲取了過去很長時間的教訓,是特別重要的一個方面。所以管好已經有的風險,同時應對當前問題,不是讓以前的問題重新“萌發”起來,這是中國長期可持續發展特別重要的方面。其實也是給各級政府和各級企業提出了特別高的要求,在面對未來不確定的時候,我們還是要把自己的風險管好。
未來要在哪些領域儲備增量政策?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深專家委員 朱民:其實我們的政策空間很大。這一次從去年9月份以來,我們就把宏觀政策放在第一條,保底、保信心,這個就意味著,在面對未來可能的超預期衝擊的時候,我們其實還有很多空間。我們還有財政政策的空間,還有貨幣政策的空間。
而政策財政和貨幣政策,都可以根據外部衝擊不同的程度,滿足比如説對外貿企業、對外貿就業,對外貿結構轉型等産生的結構方面支援的需要,以及對我們要形成的新的産業鏈的支援,特別是發展新興的服務業,這些都需要宏觀政策的支援,而現有的宏觀政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大的框架,其實都是有空間的,只是我們在需要的時候把它拿出來,形成一個新的産品,這也是傳遞了一個很重要的信心和信號給市場,就是我們自己穩住,自己做我們的轉型,就能把這個關扛過去,我覺得這個還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我們的工具箱是大的,具體的工具是可以根據實際的情況來不斷地産生的,這也是中央要求各級政府有作為的一個特別重要的方面。
如何看待“提高中低收入群體收入,大力發展服務消費”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深專家委員 朱民:我覺得這些政策,既有短期性,也有長期性。
1、短期來説,是我們應對貿易戰必然採取的措施,因為在貿易戰的過程中,內貿和外貿市場要結合起來,把兩個市場打通,這對於外貿企業、外貿行業對中國居民的消費,都有很大的幫助。
2、居民要消費,當然得提高居民的收入,所以這一次特別強調提高中低收入群體的消費。中低收入居民消費彈性是最高的,也就是説每增加一塊錢,他用於消費的比例是最高的,因此直接增加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第一是民生和公平的問題,第二是直接擴大消費的問題,所以很重要。
國家政策已經很明白,基本收入要能夠和整個GDP增長速度保持一致,還要超過。與此同時,退休金、醫療保險、養老保險每年都要按照GDP增長速度上升,能夠讓中低收入群體有信心消費,這個很重要。
3、這次強調很重要的是服務消費,中國的商品消費佔GDP比重已經達到32%左右,這個水準在全世界看是不低的,我們的醫療、教育、旅遊、文化等其他的消費相對來看還是低的,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服務業消費要提升,需要改革,需要提升服務業的勞動生産力。改革包括很多方面,首先服務業的價格要理順,要讓市場決定。
第二,服務業要開放,要引進國際競爭。
第三,服務業進入市場的壁壘要打開。因為服務業有很多軟的約束,所以建立全國統一的大市場就變得特別重要。
所以在現在的經濟背景下,幾個措施既有短期的應對當前貿易戰的不確定和全球經濟下滑的作用,更多的是和中國長期的戰略發展,立足國內消費市場,立足服務業發展,完全是一致的。
如何看待會議強調要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的“四穩”?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深專家委員 朱民:這個具有現實的考慮。在貿易戰的情況下,外貿企業肯定會受到影響,2018年當特朗普打貿易戰的時候,當初一下子把關稅從3.75%漲到19%,企業平均15%的邊際利潤,這個消化很不容易的。外貿企業要有很大的調整,要削減成本,要多元化出口的方向,要技術的改進,都要花時間,所以這個是企業結構調整會面臨的困難,這是實實在在的事情,所以這一次的政策就把這個放在前面,保就業、保企業,這個微觀的機制保住了,我們才會有宏觀的發展,所以這是特別務實的方面。
我覺得把“穩就業”“穩企業”放在前面,這就是給了外貿一個很大的信心。外貿有很大的信心,中國的就業,因為有幾千萬的外貿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就業就有信心,中國的經濟就會有信心,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説,我們這次四穩,把“穩就業”“穩企業”放在前面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四穩裏面的前兩個穩,是中央一再強調的“穩民生”,在所有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特別是在中國轉型的過程中,在面對如此激烈的國際環境中,穩民生和保民生是特別重要的,這一次會議精神非常的明確,當我們在看到這是貿易的問題,這是國際鬥爭的時候,我們要看到我們自己做好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保民生,是把我們的就業和企業保住,這是我們的落腳點,所以我覺得這個是這次會議特別重要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