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濫施關稅衝擊全球貿易(環球熱點)
近日,世貿組織(WTO)發表聲明稱,美國關稅政策可能導致今年全球商品貿易量整體萎縮約1%,較之前預測下調近4個百分點。聯合國貿發會議發佈聲明指出,隨著主要經濟體將徵收新關稅,全球經濟增長可能進一步下滑。美國任意妄為的單邊霸淩之舉將對全球貿易産生怎樣的衝擊?請看專家解讀。
“美國關稅政策帶來的高度不確定性、不穩定性造成的恐慌涉及股市、匯市、債市等方方面面,其最惡劣的後果是世界經濟可能陷入類似上世紀30年代的大衰退。”
“美國重要性被誇大”!這是英國《金融時報》網站近日的刊文指出的。文章指出,美國對全球貿易的重要性可能被高估了。數據顯示,美國商品進口在全球佔比僅為13%,較20年前的近20%顯著下降。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教授西蒙 伊文尼特通過模型推演得出結論:即便美國全面切斷商品進口,美國的70個貿易夥伴在維持對其他市場出口增速的情況下,可在一年內彌補對美出口損失,另外115個貿易夥伴可在5年內彌補。
然而,美國推出的關稅政策卻攪動了全球。為什麼?
“首先要明白,美國不僅貨物進口在全球佔比13%,美國還是全球服務貿易第一大國。”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説。
世貿組織總幹事伊維拉提供的數據顯示,2023年美國服務出口額突破1萬億美元,佔全球服務貿易總額的13%;美國與大多數主要經濟體都有服務貿易順差,2024年順差總額近3000億美元。更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在高附加值服務領域近乎壟斷,金融、法律、科技等專業服務出口持續擴大。
“更重要的是,美國關稅政策帶來的高度不確定性、不穩定性造成的恐慌涉及股市、匯市、債市等方方面面,其最惡劣的後果是世界經濟可能陷入類似上世紀30年代的大衰退。”陳鳳英説。
“不要誤以為當前正在發生的一切只是關於關稅的問題。我們正在經歷一場典型的全球貨幣、政治與地緣秩序的系統性瓦解。”
知名投資人士、億萬富翁比爾 阿克曼表示,由於美國政府的關稅政策,美國正走向一場自己造成的“經濟核冬天”。
英國廣播公司分析認為,全球供應鏈已經高度國際化。因此,當經濟動蕩開始從一個國家傳到另一個國家,就可能給全球貿易帶來災難性後果。
“世界經濟命運危在旦夕”,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 克魯格曼憂心忡忡。
日本《每日新聞》報道引用丸紅經濟研究所社長今村卓的觀點指出,美國政府表現出了對美國主導的貿易體制的抗拒,可以説其言行都與現在的自由貿易體制背道而馳。
橋水基金創始人瑞 達利歐最新的一篇文章指出,不要誤以為當前正在發生的一切只是關於關稅的問題。我們正在經歷一場典型的全球貨幣、政治與地緣秩序的系統性瓦解。
“當前的秩序,本質上是二戰後美國主導的‘規則優先’多邊主義秩序。1944年佈雷頓森林會議確立的三大支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後發展為WTO),是這套秩序的基石。”陳鳳英指出,美國所謂“對等關稅”政策直接違反WTO核心原則,例如最惠國待遇和非歧視性原則。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加徵關稅,濫用WTO例外條款,且拒絕接受WTO爭端解決機制裁決。此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也已經邊緣化。“世界所擔憂的是,美國要‘自毀長城’。貿易體系如果瓦解了,緊接著就會是貨幣體系,然後就是整個國際秩序的坍塌。”
美國的單邊主義策略正在通過貿易戰、地緣博弈、科技對抗,乃至局部軍事衝突等方式展現出來。
美國政府揮舞關稅大棒,其理由是“美國長期存在貨物貿易逆差”。伊維拉近日發表《美國是貿易大贏家》一文,以詳實的數據和分析,駁斥了美國“貿易吃虧論”。但是,這並不能改變美國對現行國際貿易體系的不滿。
這種不滿其實由來已久。
“從上世紀70年代的‘尼克松衝擊’,到80年代的廣場協議,再到2008年的華爾街金融風暴,美國多屆政府一直在尋求擺脫‘特裏芬難題’、産業空心化等困境。從奧巴馬政府的‘再工業化’到特朗普政府1.0的‘貿易戰’,再從拜登政府的‘小院高墻’到特朗普政府2.0的加徵關稅,其做法其實一脈相承,目的都是實現美國再工業化、確保美國霸權。”陳鳳英説。
美國的做法造成的結果就是整個國際貿易體系的動蕩。
美國康奈爾大學戴森學院教授、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埃斯瓦爾 普拉薩德在《外交事務》網站刊文稱,建立在基於規則體系之上的國際自由貿易和廣泛貿易的時代已戛然而止,且長期以來互利的經濟關係和地緣政治聯盟都已無足輕重。普拉薩德認為,美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任何討價還價都將塑造一個以保護主義、緊張局勢和交易為特徵的新經濟體系。
達利歐認為,美國的單邊主義策略正在通過貿易戰、地緣博弈、科技對抗,乃至局部軍事衝突等方式展現出來。
美國在全球貿易中所佔份額有限,很多國家有望找到新的市場,結果就是“全球性的離美國而去”。
日本《每日新聞》刊發題為《美國關稅攪動世界 更多國家將離美國而去》的文章指出,眼下美國在全球貿易中所佔份額有限,很多國家有望找到新的市場,結果就是“全球性的離美國而去”。
西班牙《國家報》網站文章指出,美國挑起的這場關稅戰正催生新的聯盟關係。據德新社報道,4月初,歐盟與中亞五國達成120億歐元投資協議,並在烏茲別克峰會上明確將中亞視為“可靠的戰略夥伴”。
此外,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近日表示:“歐洲已與76國達成協定,現正擴展這張網路。我們剛與南方共同市場、墨西哥和瑞士達成了貿易協定,且已經與南非建立了首個合作夥伴關係。我們的目標是在年底前敲定與印度的貿易協定,並正與印尼、泰國展開密集談判。”
俄羅斯衛星新聞網報道稱,東盟國家正在討論對美國單方面實行進口關稅的集體應對措施。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秘書長蕾韋卡 格林斯潘指出:“全球貿易規則必須改變,以適應當今的挑戰。”有分析指出未來存在兩種可能:一種是美國被排斥在世界經貿體系之外,美國市場日益孤立和萎縮,最終將喪失在全球供應鏈和價值鏈上的話語權;另一種是美國與部分國家,比如加拿大和墨西哥為核心,再聯合其他一些國家,達成經貿協定。
“目前看來,至少短期內,‘去美國化’或者‘去美元化’都不可能。美國還會是世界的重要一極,不過美國會進行戰略收縮,拒絕‘為世界服務’。”陳鳳英説。
正如西班牙“世界秩序”網站刊文指出的,美國政府企圖以關稅決定全球未來,開啟一個新的帝國主義時代。但從長遠來看,這可能反而會摧毀美國的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