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心相近|“中越友好的根基在人民”——習近平主席引領推動中越傳統友誼恒久常新

2025-04-14 20:15: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河內4月13日電 心相近|“中越友好的根基在人民”——習近平主席引領推動中越傳統友誼恒久常新

  新華社記者喬繼紅 胡佳麗 李勍

  4月的越南首都河內,春意正濃。走進象徵兩國友好的越中友誼宮,一株新栽種的樹正蓬勃生長,樹前石碑上寫著“越中人文交流樹,越共中央總書記蘇林種植于2025年3月20日”。

  2017年11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越南,抵達河內當天就出席了越中友誼宮落成移交儀式暨河內中國文化中心揭牌儀式。

  3月20日,在位於越南首都河內的越中友誼宮拍攝的“越中人文交流樹”。新華社記者 胡佳麗 攝

  “中越關係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2023年12月訪問越南前夕,習近平主席在越南媒體發表的署名文章中這樣寫道。

  在習近平主席的關心和推動下,中越兩國的人文交流日益密切,不斷為兩國友好注入蓬勃動力。

  一場難忘的會見

  2023年12月13日,位於河內的國家會議中心,在鮮花、笑臉、掌聲、歡呼聲中,習近平總書記和夫人彭麗媛同時任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夫婦共同會見中越兩國青年和友好人士代表。

  “那是一次難忘的會見。我印象最深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越友好的根基在人民’。”越南著名將領洪水的外孫女、越通社《越南畫報》副總編何氏祥秋回憶説,“建交75年來,越中友好合作關係獲得良好發展,充分印證這一深刻論斷。”

  “越中情誼深,同志加兄弟”,習近平主席多次引用越南老一輩領導人胡志明的詩句,闡釋中越傳統友誼的彌足珍貴。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忘初心’,這深深激勵著我。”另一位親歷者、越中友協副主席阮榮光説。阮榮光研究中國問題和越中關係近50年,參與翻譯和編校了10余部關於中國的書籍,包括《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越南文版。他説,他願繼續做好“越中友好故事的講述者”。

  “從‘兩國將軍’洪水到中國傳統經典名著在越南家喻戶曉,習近平總書記在現場娓娓道來一個個越中友好故事,讓我特別感動。”越南國家歌舞劇院常任指揮童光榮也參加了2023年12月的會見活動。

  2023年12月9日,越南首都河內文廟內,越南書法家阮明珠展示“中越心相近”書法作品。新華社記者 鄭開君 攝

  “我還記得,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訪問越南期間觀看演出後,同參加演出的我們一一握手,親切地同我們這些常去中國演出的人交流,還鼓勵我要繼續‘加油’,讓我倍感溫暖。”童光榮對記者説。童光榮和中國作曲家莫雙雙是一對“跨國伉儷”,兩人聯手創立了新活力民族樂團,以越南傳統竹樂融合中國音樂元素。他説,將把“這份溫暖”注入未來的越中人文交流。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到,在越南抗美救國鬥爭中,廣西桂林南溪山醫院救助了5000多名受傷的越南戰士。“我聽到這裡,熱淚盈眶,自豪感、使命感油然而生。”南溪山醫院醫生鄧戀當時作為中國青年代表在現場聆聽講話。

  如今,在南溪山醫院的院史陳列館裏,一幅浮雕生動展現了那段兩國人民守望相助的歷史。多年來,南溪山醫院已成為見證和傳承中越友誼的紐帶。“我要銘記這段珍貴歷史,擔當起時代責任,做好中越‘同志加兄弟’友誼的傳承者。”鄧戀説。

  一次溫暖的相聚

  習近平總書記2023年會見中越兩國青年和友好人士代表時,還特別提到在越南抗法、抗美救國鬥爭中的一段中越友誼佳話——“育才學校為越南培養了1萬多名學生”。

  曾任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的阮善仁正是萬名學子中的一員。67年前,他就讀于廣西桂林育才學校。3月20日,年近八旬的阮善仁在河內參加了越方專門組織的一次特別聚會——親歷中越關係發展的中越各時期留學生、大學生約800人,當天在越中友誼宮相聚。

  3月20日,參加見面會的嘉賓在越南首都河內的越中友誼宮合影。新華社記者 胡佳麗 攝

  會場內,白髮如霜的代表們相擁合影,共憶往昔。“記得我剛去中國的時候,我們國家處境非常困難,而中國為越南學生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阮善仁動情回憶。會場外,青春洋溢的越南學生用中文高呼:“越中情誼深,同志加兄弟!”中越友誼新的精彩瞬間,在此定格。

  中越友好的未來在青年。一代又一代青年心手相連、互學互鑒,為兩國友誼注入持久活力。

  在3月20日的聚會上,蘇林在現場致辭説,兩國青年正積極發揮“青年文化使者”的作用,成為連接兩國友誼的橋梁。

  目前就讀于清華大學的越南留學生黎月瓊,是2023年12月共同會見活動的親歷者。“那是我終身難忘的寶貴經歷。”她説,“習總書記很親切,鼓勵我們青年成為越中友誼的傳承者。”

  多年學習中文讓黎月瓊沉浸在越中文化間天然的親近之中,留學經歷讓她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與老師和同學的日常交往不僅建立了友誼,更讓我成為兩國友好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她説。

  2023年12月13日,越南青年代表黎月瓊接受記者採訪。新華社記者 宿亮 攝

  在廣州越秀區文明路的騎樓老街上,兩幢三層磚木結構的建築引人注目。這是越南青年革命同志會舊址——胡志明曾在這裡從事革命活動。多年來,這裡成為面向兩國青年一代講述中越友誼的重要場所。

  2024年8月,蘇林就任越共中央總書記後首訪就來到中國。在訪華首站廣州,他參觀完這個特殊的紀念地,在留言簿上寫下“祝越中友誼世代相傳、萬古長青”。

  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進修中文的越南青年裴氏敏説,參觀這裡後她被深深打動。“這麼多珍貴的歷史照片和文物,讓我們了解到胡志明主席在中國期間的革命活動和生活,感受到越中人民之間的深厚情感。”

  “希望兩國各界友好人士特別是青年一代成為中越友好征程的領跑者,為實現各自國家百年奮鬥征程和構建具有戰略意義的中越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希望,成為中越青年友誼接力跑的新動力。

  一曲動人的旋律

  中越之間,總有那麼一些旋律,能撥動兩國人民的心弦,喚起共同的記憶。

  習近平主席多次訪問越南期間,曾提起上世紀40年代中國抗日戰爭時期,越南流行民謠唱道“中國越南如唇齒,須知唇亡則齒寒”;也曾談到越南流行歌曲在中國社交媒體傳播,越南歌手在中國綜藝節目中收穫大批中國“粉絲”。

  “山相依,水相連,山歌一唱都聽見……”3月28日,在廣西崇左市寧明縣,以“中越大聯歡歡慶‘三月三’”為主題的中越民俗文化交流暨青少年聯歡活動,在兩國青年齊聲合唱《你來我往有情緣》中達到最高潮。動人旋律,傳遞著兩國人民間真摯的情感。

  2023年11月1日,在越南河內大學,中越大學生在“同唱一首歌”中國—東盟青年影視歌會活動現場合唱。新華社記者 胡佳麗 攝

  今年是中越建交75週年。2024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同蘇林總書記共同將今年定為“中越人文交流年”。“要開展連民心、有溫度、接地氣的人文交流”——今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與蘇林總書記通電話時表示。

  從《雲宮迅音》《上海灘》等經典曲目到《大魚》等現代流行歌曲,越南新活力民族樂團的歌單越來越豐富。“這些歌曲在中越兩國擁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前奏一響,馬上引發共鳴,現場效果非常好。”樂團執行總監莫雙雙告訴記者。

  中國影視作品深受幾代越南觀眾喜愛,“中文熱”和“華流”熱潮在越南年輕人中興起,遊戲《黑神話悟空》風靡越南……中越人文交流的故事日益豐富。

  3月29日,在河內中國文化中心的支援下,越南河內-阿姆斯特丹高中正式啟用“越中文化室”。在充滿中華文化韻味的文化室一角,該校高三學生阮霞英端坐到古箏前,彈起一曲《女兒情》。悠揚旋律終了,她用流利的中文分享起自己的“留學夢”:“我特別喜歡中國文化,已申請去中國的大學就讀,非常期待夢想成真的那一天。”

  3月29日,越南河內—阿姆斯特丹高中“越中文化室”正式啟用。該校高三學生阮霞英端用古箏彈奏《女兒情》。河內中國文化中心供圖

  河內中國文化中心主任張德山説,很多越南年輕人通過網路平臺,一邊沉浸式追中國影視劇,一邊學習中文、學唱中文歌,了解中國的人文歷史和現代生活。

  越南河內國家大學下屬外國語大學中國語言文化系主任范明進説,越南學生高考填報中文專業的比例不斷上升。越南河內大學孔子學院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在該考點報考漢語水準考試的人數達9941人次。

  “中越人文交流迸發蓬勃生機,兩國領導人親手培植的友誼之樹結出碩果。”莫雙雙説,相信中越友誼的深厚土壤上,人文交流的林海將愈加繁盛。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