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文化中國行丨麗江古城“天雨流芳” 一句勸學古訓背後的文脈書韻

2025-04-14 09:48: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雲南麗江古城,居住著漢族、納西族、彝族、白族等多個民族,在約800年的歷史長河裏,多元文化在這裡交融碰撞、交相輝映,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氛圍。1997年,麗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今天的《文化中國行》,我們來用一種全新的打開方式,帶您感受古城文脈、書韻麗江。

  總臺央視記者 李晶晶:這裡是麗江古城的核心遊覽區,我身後牌坊上的“天雨流芳”四個大字格外引人注目,它的寓意是知識就像雨水一樣滋養心靈,讓文明之花得以綻放。更有意思的是,這四個字在納西語的諧音是“讀書去吧”,這個漢族和納西族共有的勸學古訓,足以體現當地人對於文化教育的高度重視。

  

  “天雨流芳”,是出自明代麗江木氏土司的勸學古訓。明清時期,麗江古城開始興辦學堂,積極推行中原文化,兼收並蓄其他民族文化,讓當地各族群眾廣泛接受文化教育,“讀書明禮”逐漸成為麗江人的家風家教。“天雨流芳”也成為麗江古城歷史悠遠、弦歌不輟的生動注腳。

  

  跨過“天雨流芳”木牌坊,就來到了明代木氏土司的府邸——木府,也就是現在的麗江古城博物院。位於木府中軸線上的萬卷樓,是木氏土司讀書和藏書的地方,它的建築外形汲取了山東孔廟和北京魁星樓的精華,樓頂形似一頂明朝書生佩戴的八角帽,充滿了濃濃的書卷氣;走進去,“樓中凡宋明各善本以數萬計”的藏書更是令人震撼,你不僅能近距離地端詳東巴經、大藏經等“寶藏”真品,還能細細觀賞大量珍貴的古代漢文化書籍,足見木氏土司對中原文化的認同和尊崇。

  

  “天雨流芳”,在悠長歲月中沉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百年老宅“恒裕公”和它的守護者,人稱阿六叔的李君興,也在向遊客講述著麗江人詩書傳家的故事。

  

  總臺央視記者 李晶晶:家風是一個家庭最重要的精神財富,阿六叔的先輩就巧妙地把詩書傳家的家訓雕刻在了書房的木門上,你看“至要教子 至樂讀書”。儘管時光流逝,字體斑駁,但是我們仍然能被這些木刻的勸學格言感染和激勵。

  

  如今,老宅裏還有阿六叔的祖父傳下來的“學儒”匾額,房樑上保存著鳳凰銜書的精美木雕,閣樓小軒窗上的“雅”字窗格清晰可見,這一件件充滿溫情的“傳家寶”,好像在無聲提醒著後人“讀書去吧”。

  

  “天雨流芳”,古時人們對讀書境界的領悟,穿越時光,浸潤滋養著後世的人們。如今,麗江古城遍佈著大大小小、風格各異的書店、書院,它們承載著前人勤耕好學的精神,也寄託著後人對文化傳承發展的期望。

  

  詩云書社社長 白春林:我們會邀請國內優秀的一些學者,做一些文化的交流活動,打造一個好的閱讀氛圍,提升閱讀的品質。

  

  選一個書店靜靜地看書,讓旅行的腳步慢下來,也成為不少遊客品讀麗江、放鬆身心的另一種方式。

  (總臺央視記者 李晶晶 魏幫軍 麗江融媒體中心)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