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解碼“幸福密鑰”:“旅遊+”的跨界共融

2025-04-12 10:58:00
來源:動靜原創
字號

  旅遊業是具有顯著時代特徵的幸福産業。

  縱觀歷史,旅遊從“少數人的特權”到大眾化探索,再到個性化體驗,最後與技術、環保、健康等跨界融合,這樣的演變是人民生活水準提高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

  第十九屆貴州省旅遊産業發展大會上,馬蜂窩發佈了30個旅遊跨界融合標桿案例,貴州“村超”、FAST天眼、江蘇“田園東方”等成為能夠給予遊客足夠幸福感的“旅遊+”代表。

  走進新時代,旅遊不再只是觀光。通過生産要素重組與業態融合再造,它正逐漸成為解鎖人民幸福生活的一把“鑰匙”。

  當基礎設施成為旅遊業態

  交通運輸業是旅遊業發展的基礎支撐,這樣的支撐不僅在於業態的可及性,也在於其豐富性。

  貴州被稱為“世界橋梁博物館”。位於安順的壩陵河大橋是世界首座跨越山區峽谷的千米級橋梁。在這座高橋上,遊客可以完成高空蹦極、高空鞦韆、極速滑降等極限運動。

  貴州省壩陵河橋梁博物館公眾號

  貴州省壩陵河橋梁博物館公眾號

  2024年,這座世界級大橋接待研學遊團體超10萬人次,實現商業性營收約1300萬元,同比增長41.2%,每年帶動周邊農民增收近5000萬元,形成“4分鐘通過”到“7小時停留”的價值躍遷。

  貴州省壩陵河橋梁博物館公眾號

  壩陵河大橋在運營初期就將構建旅遊目的地納入前期設計。全國少有、貴州唯一的壩陵河橋梁博物館加上刺激的高空體驗、峽谷民宿群,為遊客提供了豐富、有趣、立體、極致的旅遊體驗。

  壩陵河大橋旅遊業態的打造只是全國各地因地制宜,推動交旅融合的縮影。

  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以技術創新推動交通建設,“萬橋飛架”讓貴州從“千溝萬壑”變為“高速平原”。從全國來看,2023年,中國增加高速公路里程6394公里,新開通高鐵2776公里。交通基礎設施在持續完善的同時,也成為豐富旅遊業態的重要助力。

  四川打造以大熊貓文化為特色服務區,吸引眾多遊客專程打卡;陜西將高速服務區作為文旅休閒運動主題服務區,已成為近郊遊目的地之一;吉林則將冰雪文化、民俗旅遊與交通運輸相結合,打造高速公路上的“最美風景”……

  從傳統基建追求“快過”到深度思考探索“慢留”,交通運輸不再只是遊客空間位移的方式,交通項目變身成為旅遊目的地,以及獲得美好體驗的組成部分。當基建進入“運營時代”,交旅融合成為盤活存量資産,提升遊客旅遊體驗的“鑰匙”。

  科技賦能旅遊産品供給

  提振消費關鍵在於優化供給,在旅遊領域亦是如此。

  在貴州黔南州平塘縣,大國重器“中國天眼”通過“天體物理實驗室”裏近30個實驗演示項目、8K高清五面屏裸眼劇場、XR大空間渲染全息科技,讓遊客們沉浸式感受“當一天科學家”的樂趣。

  平塘攝影家協會 代傳富

  中國文昌航太發射場開放濱海航太發射基地。遊客能在這裡觀看火箭發射,了解航太育種、航太超算。

  馬蜂窩

  重慶依託科技創新,推出實景沉浸式舞臺劇《洞見816》,與816小鎮聯動,遊客觀演後還可一站式體驗軍工文化、特色自然生態。

  馬蜂窩

  無論是運用數字化手段創新藝術表現形式,或是在文化設施和旅遊服務場所搭建數字化體驗場景,還是加強公共數字文旅資源建設,科技創新正成為優化旅遊産品供給的重要驅動力。

  《“十四五”旅遊業發展規劃》指出,要充分運用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科技創新成果,升級傳統旅遊業態,創新産品和服務方式,推動旅遊業從資源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今年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培育新增長點繁榮文化和旅遊消費的若干措施》,提出要打造新型消費場景,支援在文博場館、景區、街區等場所建設沉浸式體驗空間。

  科技已然成為文旅發展新的生産要素,兩者融合不僅構建起新的發展業態,也為遊客提供了更為豐富、更深層次的旅遊體驗。

  今年一季度,中國天眼景區累計接待遊客超13萬人次。遊客組成主要以散客居多。其中,接待團隊遊客1154批次,共計1.27萬人次,同比增長28.06%;接待省內外中小學生研學遊1126批次,共計5.23萬人次,同比增長24.79%。

  平塘融媒

  平塘融媒

  “天眼景區是研學遊的熱門之地,最近就會有一個1500人的大團過來參觀研學,預測整個4月將達到上萬人的規模。”平塘問天旅遊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市場部經理范大猛接受採訪時介紹,

  “近期,數字技術、VR/AR技術的應用,以及沉浸式體驗等領域受到投資方關注。文旅行業投資呈現明顯的‘科技+文化’雙輪驅動特徵。”中國旅遊協會相關專家介紹。

  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文化産業和旅遊産業密不可分,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每週六晚,至少有5萬人涌入貴州黔東南州榕江縣,人們來這裡不只看村超,更是來赴一場民族文化的盛宴。牛肉火鍋、蠟染工坊、非遺展演,全産業鏈被賽事激活。

  今年春節期間榕江接待遊客15.12萬人次,實現綜合旅遊收入1.7億元。榕江縣文旅局副局長蒙宗俊説,“村超”舉辦以來,榕江縣累計接待遊客超過170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約200億元。

  當體育嵌入鄉土肌理,鄉村振興便有了新引擎。“村超”用低門檻賽事聚集流量,以民族文化為差異化內核,重構“體育+文旅+電商”産業鏈,這種“體育搭臺、經濟唱戲、文化鑄魂”的模式,正在重塑縣域經濟生態。

  眼下,貴州正聚焦比較優勢打造文旅新品牌,進一步將民族文化、生態資源轉化為可持續的文旅競爭力,打造“多彩貴州”文旅新品牌。

  在黔東南州臺江縣,“村BA”將群眾體育與民族文化完美融合,帶來近千億流量。黔南州三都縣咕嚕景區內,“村馬”比賽,吸引眾多遊客前來觀賽,為當地週末經濟注入了強勁新動力。今年一季度,“村馬”比賽,共吸引遊客超100萬人次,每人平均消費1010元,旅遊綜合收入11.42億元。

  “現在對旅遊的理解最大的不同點,就是把生活方式變成旅遊體驗的對象,城市或鄉村的美好生活成為重要的旅遊體驗場景。”中國旅遊研究院相關專家介紹。

  今年,貴州將重點打造“最美”萬峰林馬拉松、“最快”遵義馬拉松、“最爽”貴陽馬拉松、“最涼”六盤水馬拉松、“最凈”梵凈山馬拉松、“最秀”荔波馬拉松等“六最”馬拉松賽事。不斷深化“跟著賽事去旅行,奔向公園去運動”,推動體旅融合。

  黔西南融媒

  “旅遊的本質是在非慣常情境下尋找差異化體驗。”中國傳媒大學文化和旅遊研究基地主任彭健表示,文化能給遊客帶來更高級的體驗,包括情感體驗和意義體驗。

  從單一觀光到多元共生,進入新時代,旅遊這項人民生活水準提高的重要指標,正有力彰顯它的民生屬性和幸福功能。

[責任編輯:房琳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