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低空經濟“飛”入現實 你準備好了嗎?

2025-03-30 20:11: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1903年12月17日,萊特兄弟的“飛行者一號”完成了首次載人飛行。當時,飛行高度僅3米左右,飛行距離36.5米,騰空時間只有短短的12秒,但它被視為開啟人類可控動力載人航空新紀元的起點。

  此後100多年,從螺旋槳的轟鳴到超音速的霹靂再到星際環遊,人類翱翔天空的探索不斷奔向新的高度。但今天,有一群人卻把目光投向了離地幾百米的低空。

  

  2024年2月27日,兩架飛行器從深圳蛇口郵輪母港飛起。這種飛行器被稱為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也有人叫它“空中汽車”。

  

  它們靠純電力驅動、無需跑道、垂直攀升至100多米的低空、以130公里/小時的速度跨過海灣、20分鐘後降落在珠海九洲港碼頭。這次飛行是一次技術迭代與市場戰略探索,但它更是近年來深圳這座城市在低空經濟領域的政策、技術、應用、基建等等多方面取得突破、疊加聚變的結果。

  

  從時間上看,eVTOL航線運營公司的誕生與成長與國家和地方在低空空域方面的改革進程息息相關。2010年國務院、中央軍委印發《關於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這被視為結束我國低空空域全面管控歷史、對低空空域重新進行區分類別、差異化管理的關鍵舉措。《意見》規定將真高1000米以下的低空,分為管制、監視和報告三類空域,並分別採取申請審批、報備報告等不同管理方式。有觀點稱,這是一次政策性鬆綁,使得未充分利用的低空空域資源有望轉變為生産要素和資源,激活通用航空産業的發展。

  

  2016年為進一步推動通用航空發展,國務院發佈《關於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2017年東部通航公司正式成立。2020年《低空空域使用管理規定(試行)》在湖南、江西、安徽三省先行試點,2023年試點範圍擴大至廣東、四川、海南等12個省份,東部通航成為中國民航局和深圳市政府認定的低空改革試點單位。

  

  據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發佈的《2023—2024中國通用航空發展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通用航空的飛行時間、通用航空器和運營企業數量均創新高。2023年通用航空飛行137.1萬小時,比上年增長12.4%。2024年,已經擁有幾十架進口直升機的東部通航公司,開始初嘗eVTOL跨海試飛。

  

  直升機運營商對新型低空載人飛行器——eVTOL的期待並非空穴來風。近年來,我國在無人機、航空、航太以及電池領域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這為自主設計、研發、製造eVTOL,奠定了技術和産業基礎。近兩年有多家公司發佈了自行研製的新機型,時速、航程、載荷等性能不斷提升。

  目前我國對載人eVTOL採取了嚴格的認證管理,但在低空無人機載貨、植保、巡檢等領域,技術更加成熟,應用場景也超越了節慶燈光秀、航拍和個人娛樂,走向規模化和商業化。根據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發佈的《2023—2024中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發展報告》顯示,無人機在飛行時間、運營企業、航空器數量等方面的增長速度和規模,已經遠遠高於通用航空。在低空領域,更智慧、更廉價、更靈活的技術和應用創新正在旺盛地生長。

  低空經濟核心是應用

  從農村起步

  陳璜是位90後,家在廣西靈山縣,這裡的荔枝品種多、種植面積大。

  陳璜:2018年剛回到家鄉的時候,當時的果園其實沒有什麼管理,就是大家該到那個時候就做這些事情。我發現所有拿著藥桶的農民,他們幾乎是沒有防護的,背著噴霧桶上山去打藥的時候,他們也沒有戴口罩,頂多戴個帽子,就這樣去施打,他們臉上會泛紅,他們的手也會發紅。所以我當時就想,我能不能去把果園標準化管理?我覺得新農人應該是我能用很新的方法去給這些傳統務農的老農們帶來這種新的技術的改變。

  

  需求是市場形成的原始動力,農業部門調查顯示:與農民自防相比,無人機植保作業能顯著降低農藥、化肥等的使用量和使用成本,大大提升效率和精準度,並有助於解決農村勞動力短缺問題。2017年農業部、財政部、中國民用航空局選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廣東、重慶等6個省(市)開展以農機購置補貼引導植保無人機規範應用試點工作。隨著各地配套激勵政策陸續出臺,國內植保無人機市場迅速增長,作業也逐步走向規模化。2024年全國植保無人機的保有量達到25.1萬架,作業面積高達26.7億畝次,同比增長近25%。而佔據植保無人機市場銷量榜首的企業,就在深圳。

  

  有人把深圳譽為無人機之城,因為它有著從研發設計、核心部件及整機製造到應用服務的完整産業鏈。截至2023年底,深圳市無人機企業有1730多家,産值960億元,這座城市生産的消費級無人機佔全球市場70%,工業級無人機佔全球市場50%。

  趙文娟是深圳市低空經濟産業協會副秘書長,這家協會于2023年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指導下成立,旨在促進整合區域內産業資源、建立行業標準、助力規範化發展。趙文娟説,或許沒有誰會比一座幾乎已經擁有完整低空産業鏈的城市更渴望騰空飛翔,不僅僅在田野和海灣之上,更要在蘊藏無限可能的都市天穹……

  需求催生城市裏的應用場景

  

  王震是一家外賣平臺企業無人機團隊的工作人員。他説目前他們使用的飛行器已經更新到了第4代,是一款小型多旋翼無人機,最大載重2.5kg,滿載最大往返配送半徑為5km,平均飛行速度36公里/小時。

  

  截至2024年底,這家外賣平臺已開通53條無人機航線,當年完成訂單數超20萬,同比增長近100%,新增用戶超8萬人。在無人機配送的訂單中,有8萬杯奶茶、同比增加3倍,超11萬分檢驗樣品盒、藥品,1179單熏雞、600套冰杯特調飲品等。目前對於這家外賣平臺來説,無人機配送只佔全年200多億訂單中的九牛一毛,但它的實際增長速度不容小覷。特別是在特定場景下,無人機顯示出了地面騎手無法匹敵的效率優勢。

  李世鵬,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低空經濟分院執行院長。在2022年這家機構發佈的第一份白皮書中提出了“轉化低空為經濟資源,開拓經濟增長新空間”的願景。

  

  李世鵬説,低空經濟在我國明確被提出是在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中,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低空經濟列入戰略性新興産業,2024年低空經濟首次寫入中央政府工作報告,並被視為中國經濟新增長引擎,凸顯了它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就在這段時期內,深圳市也相繼出臺了多項相關政策、舉措,以及全國首部低空經濟地方立法。

  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低空經濟分院執行院長 李世鵬:事實上是投資對低空飛行的投入是最少的,也是見效最快的。

  

  李世鵬説深圳發展低空經濟需要具備四個要素:政策、飛行器、應用和基礎設施而基礎設施建設包括:無人機的起降點建設、起降管理、通信、導航、監控、空中交通管理等等。

  

  這是總部在深圳的一家快遞公司新建成的低空物流運營中心,有停機坪、不同種類的無人機:這是多旋翼機型,這是垂直起降的固定翼機型,還有電池以及充電設備、地面控制中心,以及通信、數據傳輸和存儲系統等等。

  在深圳,無論是外賣平臺還是物流企業,一方面表示自己的低空配送業務還處在初期階段,但另一方面都在積極地進行起降點的佈局以及自主研發、升級飛行器。有研究顯示,近年來物流類無人機增長率為238%,規模化將極大地降低成本,到2040年無人機配送可能會佔到當日包裹遞送量的30%。

  目前,無論是無人機外賣,還是物流配送,都是企業各自使用自主研發的飛控系統進行運營管理。儘管已經實現飛行器的數字化和智慧化管理,但企業之間的指揮調度系統尚未打通。

  

  隨著低空飛行量的持續增加,企業“各自為政”的問題逐漸顯現,例如通信協議不統一:不同廠商或型號的飛控系統使用私有通信協議,導致無人機之間無法直接交互或協同工作,也無法共用實時位置數據等等。對於城市管理者來説,這樣的局面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對這些飛行器“看不見、叫不到、管不住”。低空經濟分院自成立伊始就致力於研發智慧融合低空系統,簡稱SILAS,相當於整個城市低空空域的“大腦”。

  李世鵬説,過去受限于技術水準,在低空空域實現數字化幾乎不可能,因此也無法進行精細化管理。但是隨著我國在感知、通信、定位、演算法、導航、雷達、氣象技術等等方面綜合實力的進步,低空將成為可計算和可運營空域,有望實現效率和安全的雙贏。

  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低空經濟分院執行院長 李世鵬:我們現在的SILAS系統就是去年11月20日發佈的1.0版本。1.0版本能把整個空域的所有飛行器都看得見。

  在深圳,人們看到了由市場需求和企業自主探索催生的低空載物應用場景,也看到了它在規模化道路上的巨大潛力,以及要面臨的諸多挑戰。在政府層面,深圳不僅對新生事物採取了包容的態度,同時在政策、立法、資金、標準等多個維度提供有力的支援。

  

  在深圳《低空經濟發展白皮書》中我們看到這樣的描述:“低空空域是一個新的無人區,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想像空間,有著比地面交通更高維度、更豐富多樣的産業和應用場景,有著超萬億級的産業規模,亟待人們去探索、去開拓、去挖掘、去發展、去實現。”剛剛過去的2024年被稱為中國低空經濟元年,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年裏,原本那些只在科幻電影裏出現的景象,真的會在這座城市的上空變成現實。

  

  一個工作日的上午,我們來到深圳龍崗低空智慧融合測試基地。眼前繁忙的景象有點出乎意料。據統計,這個2024年3月投入使用的測試場,目前已接待74家低空企業和行業組織開展無人機測試和無人機執照培訓超1200場次。基地的二期工程在建設規劃當中,測試功能和應用場景也將得到進一步豐富。

  深圳市低空經濟産業協會副秘書長 趙文娟:行業內普遍的專家認為城市空中交通才是低空經濟真正的一個核心藍海市場。可能先期我們國家的一個行業發展路線是先郊區後城市、先物流後載人這樣的一個路線去發展,這也是符合整個産業的發展邏輯。真正井噴的時候,它一定是隨著低空基礎設施的完善、空域的開放和技術的成熟。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