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經評論:為推進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貢獻青春力量

2025-03-11 10:1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推進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要靠高水準創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處於創新創造力的高峰期,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支援、大膽使用青年科技人才。

  黨中央高度重視青年科技人才隊伍建設。近年來,以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和“立新標”為突破口,《關於開展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的工作方案》《關於進一步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和使用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陸續出臺,這些舉措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了向上生長的空間,培厚了向下紮根的沃土。

  如今,不計其數的青年科技人才在科技創新的賽道上激揚青春、成就夢想。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參研人員中,45歲以下佔比達80%以上;“北斗”衛星團隊的核心人員平均年齡36歲,中國天眼FAST研發團隊的平均年齡僅30歲;DeepSeek團隊成員超過一半為95後,90後佔比超過75%……實踐證明,多為年輕人“壓擔子”“搭梯子”,他們就能不斷成長成才,成為能擔重任的棟樑之才。

  也要看到,在青年科技人才的發現、選拔、培養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基本科研業務費對青年科技人才資助不夠,青年科技人才待遇偏低。大力支援、大膽使用青年科技人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從“大力支援”來看,要強化職業早期支援。青年科技人才,由於早期科研成果積累不多,容易導致科研經費等資源獲取不足,從而缺少鍛造獨立科研能力的機會。不久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接受某公司無償捐贈人民幣5億元,用於資助青年學生基礎研究項目(博士研究生項目)。這樣的方式會給我國基礎研究人才隊伍發展提供源頭活水。長遠看,還可以對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和團隊通過定向委託等方式,給予持續穩定支援。

  從“大膽使用”來講,要支援青年科技人才參與科技決策。比如,1989年出生的中國航太科技集團一院總體部十一室高級工程師朱平平,在火箭發動機推進劑研究中提出一個新設想,“沒有人因為我資歷淺就忽視這個建議”,最終成功獲取關鍵數據。適當壓力能夠激發人的潛能,賦予青年科技人才更多擔綱領銜的機會,要進一步打破條條框框,讓他們在關鍵崗位和重大項目中經風雨、長才幹。

  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板凳須坐十年冷”,從錢學森、鄧稼先到袁隆平、屠呦呦,都是帶著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精神刻苦鑽研,才取得巨大成就。當代中國青年是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的一代。廣大青年科技人才理應挺膺擔當,努力在基礎研究、重大項目、重點工程中刻苦攻關,搶佔未來科技和産業發展的制高點。

  一個時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個時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期待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成為科技創新的“弄潮兒”。(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子房先生)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徵稿啟事

[責任編輯:房琳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