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1+1丨機器人,如何向未來?
全國兩會期間,“人形機器人”、“人工智慧+”以及未來産業發展等議題成為熱議焦點。年初爆火的宇樹機器人表演、受到全球關注的DeepSeek,都充分展現了我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巨大市場規模和豐富的應用場景。3月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已經明確,2025年將圍繞人工智慧等新興領域,加強立法研究。立法研究將重點關注哪些方面?未來機器人可能在哪些領域率先實現大規模應用?
如何看待2025年圍繞人工智慧等新興領域加強立法研究?
評論員 白岩松:我們格外關注,在2025年的時候要啟動關於人工智慧,包括大數據等的立法研究,這是一個好事。坦白説,在網際網路起步的時候,全世界其實在面對網際網路的時候一開始都太過樂觀,而對它的一些不樂觀的、糟糕的東西,有點掉以輕心,後來很多惡果呈現出來,我們才要去補很多漏洞。這次很好,剛開始人工智慧撲面而來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想到要進行立法研究,這樣的話就會把很多可能會帶來危害的東西,通過立法研究,尤其立法研究之後儘早地啟動立法,將來會使它的害處被抑制,那樣的話它的好處就進一步放大,因此我們當然期待。
未來,機器人的應用場景究竟有多豐富?
評論員 白岩松:我真覺得機器人離我們非常近了,就像今年的4月在北京亦莊,要舉辦全球第一次的機器人半馬比賽,它跟所有參賽的運動員和參賽的人們,在同一個賽道,你就可以看看它跑得怎麼樣,是不是機器人裏有的機器人跑得快,有的機器人跑得慢,這樣就打開了想像的空間。
這種想像的空間還有我們一直期待的盲人陪跑,如果能讓盲人也開始跑,對他的身體太有好處了,有了這個機器人之後,再用幾年時間是不是就可以陪跑了。
另外導盲犬是近年社會熱門話題,有很多公共機構禁止導盲犬進入,將來機器人是不是在三到五年時間內,可以幫助視障的朋友們,自如地進入到生活場景中。甚至我們可以更加大膽地想像,現在有機械臂幫人上樓梯的場景,這款機器人大概售價在兩千元左右,可以助力老人上樓梯,再大膽想像是不是能讓癱瘓的患者,在這樣的機器人幫助之下,真正站起來,甚至走起來,我想已經不遠了,新聞中我們已經看到了,但它還是個例,因此我覺得面對機器人未來的發展,想像的空間特別美好。
推進機器人發展和應用
安全性是首位
評論員 白岩松:機器人要真正進入生活應用之中,安全是第一位的,它不能出相關問題。比如我們現在希望機器人能進家裏幫助按摩,如果一下子勁兒過大,導致損傷怎麼辦,只是舉一個例子。再比如像兩會中有的代表委員已經説了,機器人進入家庭可能需要三年的時間,真正可以幫上老人護理等,也就再需要五年時間,甚至可能更短,因此安全性是第一位的。另一種安全性,就是相關立法一定要儘早進行,因為科技是中性的,它可能向惡,也可能向善,如果立法很早推進,就可以把它的“惡”遏制住,“善”更大地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