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疆打造“西部糧倉”,有何支撐?

2025-02-23 10:08: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烏魯木齊2月22日電(陶拴科)眼下,隨著氣溫回暖,新疆南部春小麥陸續開播,田間地頭一片繁忙景象。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新疆糧食産量連續增長,增長速度位居全國第一。

  長期以來,傳統印象中的新疆氣候乾旱、降水稀少、生態脆弱,似乎與“糧倉”這一稱謂相去甚遠。然而,在過去10年間,新疆糧食種植面積累計增加882.5萬畝,佔全國增量的34.8%;糧食産量累計增加量更是超百億斤,佔全國增量的25.1%,一躍成為全國糧食産能增量最多的省份。

  2月18日,新疆焉耆回族自治縣農民在大棚育苗。確胡熱 攝

   迅速崛起的新“糧倉”

  資料顯示,2015年開始,新疆糧食産量不斷上漲,年年都在增産。2023年,新疆糧食總産突破2000萬噸大關,甚至可以做到“區內結余,供給國家”,成為可調出糧食量最大的産銷平衡省區。

  2024年,新疆糧食播種面積4440萬畝、新增202.9萬畝,糧食增産42.2億斤、總産466億斤,糧食單産1050斤、躍居全國第一,成為迅速崛起的“西部糧倉”。

   科技賦能:現代農業的“智慧大腦”

  在新疆,科技正深刻改變著農業生産面貌。智慧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的應用,讓農作物都能“精準”地喝水、施肥。

  在農業領域,新技術使用範圍越來越廣。農戶通過布設在田間地頭的感測器、智慧電動閥等設備,可實時了解土壤的濕度、肥力等資訊,根據作物的生長需求進行精準調控。

  2024年,位於昌吉州境內的奇臺農場小麥單産創造全國大面積高産紀錄,這背後離不開科技支撐。從選育優良品種到科學的密植技術,再到高效節水灌溉、水肥一體化等系列技術的推廣普及,都為糧食高産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由新疆農業企業和科研團隊選育的冬小麥品種“新糧169”,突破育種高産不優質、優質難高産的瓶頸限制,成功實現既能“多打糧”又能“打好糧”,為新糧源的增産提供有力品種保障。

   水資源優化:農田的“生命水源”

  水,是新疆農業發展的命脈。過去,由於氣候乾旱,水資源匱乏,成為制約新疆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如今,新疆從全區層面統籌分配利用水資源。

  2024年,新疆繼續加大水資源科學高效調度,堅持節水、蓄水、調水、增水統籌發力,科學優化配置水資源。不僅累計農業供水560.08億立方米,較上年多供3.12億立方米,而且不少缺水休耕地得到復耕復種。

  在綠洲農業地區,新疆通過建設水利設施、推廣節水灌溉技術等措施,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讓有限的水資源發揮出更大的效益。同時,各地還積極探索污水回用、雨水集蓄等節水途徑,進一步緩解水資源緊張局面。

  2月13日開始,新疆巴州29萬畝春小麥開播。確胡熱 攝

   政策扶持:種糧人的“堅實後盾”

  近年來,新疆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問題,各級政府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為種糧農民提供堅實保障。

  經濟上,2024年,新疆統籌資金214.3億元,支援高標準農田建設、種植補貼、農機具購置、良種培育、産業發展等。這些資金的投入,為農業生産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援,解決了農民們的後顧之憂。

  政策激勵上,新疆實施産糧大縣獎勵政策,充分調動種糧積極性。各地紛紛出臺具體措施鼓勵農民種糧,如給予種糧大戶一定的獎勵,提供技術培訓和指導等。這些政策的實施,不僅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水準,也保障了糧食的穩定生産。

  同時,新疆牢牢把握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將耕地保護和建設作為重中之重,大力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2024年,新疆新改建高標準農田434萬畝,已累計建成5989萬畝,佔永久基本農田的72.8%。田間高效節水和水肥一體化面積7289萬畝,佔耕地面積的69%以上,不斷夯實農業生産基礎。

  在庫爾勒市,原本低産的田地經過高標準農田建設改造後,變成“噸糧田”“滴灌田”,糧食産量顯著提高。

   生態保護:農業的“綠色保障”

  隨著糧食産量不斷增加,新疆並未忽視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在農業生産中積極推廣綠色農業技術和模式,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保護土壤和水源。

  在皮山縣,安徽援疆企業種植的瓜蔞子,全部使用農家肥和生物防治病蟲害技術,不僅提高農産品品質,還有效減少農業面源污染。

  2024年新疆木壘縣小麥收購場景。卞紅山 攝

  此外,新疆通過發展生態農業和迴圈農業,實現農業生産與生態保護的協調發展。在濕地和草原保護方面,新疆實施一系列生態保護措施,如濕地生態補水工程、退耕還濕、植被恢復等,有效改善濕地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

  新疆還通過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推進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確保草原生態與畜牧業經濟協調發展。

  這些生態保護措施,不僅為農業生産提供良好的生態屏障,也為新疆的可持續發展築牢根基,真正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完)

[責任編輯:房琳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