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新春新觀察|人勤春來早——“用工忙”折射中國經濟“開門穩”
人勤春來早,奮力開新局。當前正值多行業用工高峰期,也是勞動者求職就業的“窗口期”。
記者在多地採訪看到,企業拓市場搶訂單,抓緊招攬所需人才;求職者尋崗位提技能,期待早就業增收入;政府部門密集開展招聘活動,全力促匹配穩就業。“用工忙”折射“開門穩”,傳遞出經濟運作回升向好的積極信號。
企業抓生産忙招聘,支撐就業開局穩
在江蘇昆山丘鈦微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無塵車間裏一條條機械手臂穩步移動,將指甲蓋大小的攝像頭拿起、檢測、再放回托盤。
“手機行業去年起明顯復蘇,特別是在消費補貼政策推動下快速增長。我們作為手機龍頭企業核心供應商,預計今年銷售額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丘鈦科技生産運營負責人陳輝説。
“我們正月初五就復工了,補充約500名普工後人員全部到位。”陳輝告訴記者,今年還將招聘高校畢業生130人左右,操作類技術人員500人左右。
約1.9億戶經營主體,承載著數億人的就業創業,是穩住就業基本盤的關鍵。
蛇年新春,各地企業迅速拉滿開工生産“進度條”,鉚足幹勁趕訂單、搶市場,奮力衝刺首季“開門紅”、撐起就業“開局穩”。
廣東海悟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加速趕訂單。據了解,該公司一季度訂單比去年同期增長50%以上,全年訂單增長預計超過30%。
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胡柳説:“目前有300人左右的崗位空缺,主要招接線崗、打膠崗、折彎技工等,月薪7000元至10000元左右。”
據廣東省人社廳數據,節後廣東省人力資源市場總體求人倍率在1.08以上。監測顯示,企業2月平均計劃招聘人數同比增長14.6%。
針對企業節後的集中用人需求,多地人社部門提前組織企業外出勞務對接、組團招工,安排返崗專列等點對點直達送工服務,幫助企業穩定生産、務工人員便捷返崗。
南京泉峰科技有限公司32歲的生産組長洪海盼,兩周前乘免費專車從陜西老家回到工作崗位。“工作6年我從初級裝配工一步步晉陞,工資也翻了幾番。”洪海盼説。
“我們已有陜西籍員工近300名。近年來公司業務發展快,人員需求量很大。政府牽線搭橋幫我們及時補充人員,穩定了生産經營。”泉峰科技總經理任建軍表示。
記者在採訪中感受到,不僅企業搶進度,勞動者也期待早返崗、早增收,外出務工的步伐加快。多地數據顯示,今年節後農民工返崗比例高於去年同期。
在用工大省江蘇,截至2月12日,農民工已返崗就業2126.3萬人。江蘇省勞動就業管理中心主任夏文哲説:“預計到2月末,全省農民工就業總量可快速恢復至2400萬人以上的常態化水準。”
著力優服務促匹配,各類招聘活動對接供需
當前不僅是企業用工高峰期,也是勞動者換崗求職的“窗口期”。各地密集開展2025年春風行動,多渠道搭建供需對接平臺,助力勞動者好就業、就好業。
不久前舉辦的武漢武昌區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專場招聘會,現場人頭攢動。記者跟隨著人流移動,才“擠”到招聘展位前。
“我們今年計劃招100人左右,其中近半是銷售崗位,還有文案、拍攝剪接、市場推廣等。”武漢李濟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人事經理李駿説,自2024年底起公司經營明顯好轉,春節一直在發貨。因看好今年市場,所以加大補員力度。
武漢東湖學院本科畢業生張家向幾家企業投出了簡歷。她説,自己想找文員類工作,競爭比較激烈,但可選崗位還不少。
武昌區人力資源局人力資源市場管理服務中心主任黃昭介紹,這次招聘會原計劃組織50家左右商貿服務企業,結果節後報名的企業一直增加,最終達到77家,帶來崗位3400多個。
從高校到産業園區,從商圈到夜市,從火車站、地鐵站到小區、街道……記者注意到,各地“花式”舉辦各類招聘活動,將服務拓展至百姓身邊。
人社部數據顯示,自2025年春風行動啟動以來,全國已累計舉辦各類招聘活動2.2萬場,發佈崗位1500萬個。
除務工人員外,今年多地將大學生也納入招聘重點,特別是一些承接産業轉移的中西部省份,通過籌集優質崗位,吸引各類人才留在本地就業。
2月8日,湖北荊門高新區 掇刀區的“接您回家 返鄉季”招聘會上,長城汽車、億緯動力、福耀玻璃等107家企業帶來招聘崗位5200余個,部分普工崗位薪資達到每月6000元至8000元,薪酬較高崗位每月可達12000元。當天登記求職人數3030人,達成意向845人。
“有的崗位待遇和沿海地區已不相上下,還能照顧老人和孩子。”求職者馬海蓉説,此前她在深圳比亞迪工作,如今打算回到家門口就業。剛畢業于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産品設計專業的劉先生,仔細向幾家企業諮詢崗位情況,希望找一份專業對口的工作。
“來荊門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將獲得吸納就業補貼和生活補貼。這兩年隨著荊門産業發展,企業需要各類人才特別是高技能、高素質人才。”荊門市人社局局長喻恩宏表示,從春節前到3月份,全市將組織招聘活動260場,提供就業崗位3萬餘個。
新産業催生新需求,技能人才更受青睞
新春以來,活躍的就業市場展現新氣象,也透出新變化。
記者調研發現,企業普遍降低了一線普工的招聘數量,但技能人才、研發人才以及創新型人才需求大幅增長。
南京數字零工市場運營負責人宋曉平表示,過去節後大批“搶”流水線工人的情形,這兩年已比較少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自動化生産線、智慧機器人大量替代人工。“勞動者也不願從事重復性、機械性工作。現在企業主要招工程師,缺口很大。”
“智慧化轉型使我們用工人數從高峰期的近萬人減少到2050人,但是企業年産值從80多億元增加到現在140億元左右。”微盟電子(昆山)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崔松艷説,未來産品性能提升和更高品質要求,還將持續推動數字化智慧化改造,各類工程師、研發人員的需求增加。公司也為一線工人“轉”為工程師設置了學習成長通道。
記者感受到,儘管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存在,但隨著經濟加速轉型升級、新動能培育壯大,就業的新機遇、新空間不斷顯現。冰雪經濟、銀發經濟等,正成為部分地區創造就業的新引擎。
春節假期已過去多日,吉林省的吉旅萬峰通化滑雪度假區遊客還是不少。36歲的設備安全員董福晶仔細巡查著雪場的設施設備情況。
“原來天冷就在家‘貓冬’,去年經過培訓來雪場上班,每個月能有4000元左右收入。未來爭取把雪場特種設備操作證考下來,技多不壓身。”董福晶笑著説。
“這兩年遊客越來越多,光雪場就直接帶動就業1300多人。度假區內6家酒店還有員工約500人。間接帶動的就業就更多了,度假區周圍興起各種商鋪,市區還新增10多家酒店。”吉旅萬峰通化滑雪度假區集團總監姜澤吉説。
從人才需求變化看,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的蓬勃發展,也在造就就業市場上的“新風口”。
智聯招聘執行副總裁李強表示,2月份數據顯示,人工智慧、低空經濟、整合電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資訊技術以及生物醫藥行業招聘需求旺盛。
“近期深度求索(DeepSeek)的火爆出圈,進一步推高就業市場的AI熱潮。人工智慧工程師以超21000元的平均招聘月薪位居所有職業第一,其下屬細分的機器人演算法、導航演算法以及深度學習工程師薪資更高。”李強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