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文旅有新事:小城博物館創造文旅新“驚艷”

2025-02-19 13:34: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在“奔縣遊”“文博熱”走紅的當下,中小博物館開始“顯山露水”。據國家文物局發佈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全國博物館接待觀眾達7264.87萬人次,日均接待量較去年同期增長12.84%。

  記者走訪多地發現,眾多深藏于小城之中的博物館正在從“文物倉庫”化身“文化會客廳”,以“破圈”之勢重構小城文旅生態,成為地方文旅消費新地標。

  在今年“破圈”的文旅寶藏小城中,安徽歙縣無疑佔據一席之地。夜幕下的歙縣徽州古城,一場穿越歷史的對話正在悄然進行。安徽徽州歷史博物館內,一場以館藏一級文物“初登第、得意回”石刻為靈感打造的沉浸式夜遊活動,帶領觀眾在行進式遊覽中探尋徽州歷史文化的魅力。

  安徽徽州歷史博物館的“博物館奇妙遊”活動。新華社發

  “我們把許國、鮑尚志等徽州名人故事創編成不同主題的夜遊劇本,將數字光影與實景演繹、傳統經典與館藏文物融合,在古今互動中實現徽州人文歷史的具象化呈現。”歙縣文物事務中心副主任周虎介紹,“博物館奇妙遊”系列活動已連續舉辦兩年,如今是歙縣文旅的重要IP之一。

  “現在人們的文化需求愈發多樣化、品質化,更願意為可觸摸、可感知、可參與的文化體驗買單。”在浙江遊客趙艷蓉看來,博物館“大開腦洞”的展陳方式激發了遊客的文化認同,讓文化傳承與經濟效益實現雙向奔赴。今年春節假期,歙縣累計接待遊客112萬人次,同比增長18.39%,旅遊總消費10.87億,同比增長21.59%。

  在這場文化盛宴中,一些“養在深閨人未識”的中小博物館以獨有的地方文化資源打開了能見度。

  安徽省淮南市壽縣古稱壽春,歷史上四次為都,是楚國最後的都城。安徽楚文化博物館坐落於此,萬餘件套館藏文物中,700余件套涉楚文物述説著楚國的輝煌。

  踏上館內玻璃棧道,倣若一步千年。腳下戰國瓦礫層清晰可見,青銅車馬器構件低語著戰國烽煙,“越王者旨于賜劍”見證亂世爭伐,楚金幣布成的“金山”如同暗夜繁星,鄂君啟金節上篆刻著中國最早的關稅密碼……“我們不做‘百科全書’,只講好本土故事。”安徽楚文化博物館副館長常遠霞告訴記者,去年旅遊高峰期這裡日均接待遊客超2萬人。

  遊客在安徽楚文化博物館參觀。新華社發

  一座博物館激發一座城的文旅熱潮,壽縣逐步調動文博、文保、非遺等文化資源,開始在全域範圍內推出歷史秀。“原本只是來打卡楚文化博物館,沒想到就像推開一扇時光之門,在古城的每一步都藏著文化密碼。”來自成都的遊客張先生説。

  在“中華簡牘文化聖地”的湖北雲夢縣博物館,眾多遊客慕名而來,與雲夢睡虎地秦簡主人“喜”觸屏“對話”,領略簡牘中的中國史。山東濰坊的青州博物館被文博愛好者們稱為“中國最牛縣級博物館”,有字漢代玉璧等一大批國寶匯集於此,每逢假期一票難求。

  “中小博物館就像歷史拼圖中的細節圖,應該更多立足於挖掘本土歷史文化資源,在做好價值闡釋上出新出彩,提升文化辨識度。”常遠霞説。

  當古老的文物被數字技術“喚醒”,傳統展櫃中的靜態陳列正在向雲端動態的文化圖譜轉變。感受“動物眼裏的世界”、聆聽“1800萬年前山旺的聲音”、觸摸“1800萬年前山旺的掠影”,山東濰坊的臨朐縣博物館依託獨有的山旺化石資源,利用數字技術將古生物化石的演化史轉化為科普課堂。

  壽縣的新年曆史秀活動。新華社發

  2024年“全國最具創新力博物館”之一的蘇州吳文化博物館歷時兩年打造“吳縣文物數字展”,以全景攝影、三維重建等技術記錄和呈現散落在吳中的十余座歷史名鎮名村、數十座歷史建築的全貌,重構文化敘事空間。

  在文都桐城,一條由博物館延伸出的CityWalk線路正在醞釀,桐城市博物館將把下轄的2處國保單位以及多處文化場館,與六尺巷等人氣文旅景點串聯成線,形成可漫步可體驗的“活態”敘事空間。“讓單向的價值輸出走向多維交互的情感共鳴,實現讓每處古跡都成為博物館的延伸展廳。”安徽桐城市博物館館長葉鑫説。

  方寸之間,一覽千年。無論是“小而美”的展陳設計,還是“小而專”的價值闡釋,亦或是“小而活”的跨界聯動,疊加之下釋放的驚喜遠超想像。從單一文化傳播空間到地方文旅的活態IP,博物館正以更年輕的語態重構歷史敘事,讓傳統文化基因在地方文旅融合中持續釋放活力。

  記者:劉美子、朱青、周牧

  海報:劉旭峰、施亞磊

[責任編輯:房琳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