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見聞)一支兩岸律師團隊的蛇年心願
中新社北京2月2日電 題:一支兩岸律師團隊的蛇年心願
作者 李百加 陳建新
一支兩岸律師團隊會許下什麼樣的蛇年心願?北京海潤天睿律師事務所林敏睿律師告訴中新社記者,兩岸民商事案件諮詢近期明顯增加,需求繁雜。團隊盼將法律條款和案件細節梳理至清晰明瞭,迎難而上,展現專業。
來自臺灣桃園,林敏睿同時擁有大陸和臺灣的律師執業資格。2018年獨立執業至今,他專注于兩岸民商事案件諮詢。據介紹,此類案件多涉及貿易、判決和仲裁的跨境認可與執行,以及婚姻家庭等領域。大部分牽涉案件的兩岸民眾對相關法律了解不深。
2016年,臺灣居民何某駕駛摩托車時與正在臺灣自駕遊的大陸居民胡某發生碰撞。胡某未持有臺灣機動車駕駛證,並存在違反交通規則的駕駛行為,致何某重傷住院。因訴訟和執行程式耗時長,跨海峽追索賠償較難,何某維護其權益之行長達八年。
去年,何某委託林敏睿代理此案,寄希望於大陸法院認可與執行臺灣民事判決。經多方協調,她成功獲得賠償。何某特向團隊致謝,並給承辦案件的法官送上錦旗。她説,法官在審理過程中展現專業、公正與人文關懷。她對大陸的司法實踐有了新的認知。
“大陸的(司法)組織架構和審判體系是四級兩審制度,臺灣是三級三審制度。在審理中,開庭次數、法官問詢等都有所不同。”林敏睿告訴中新社記者,如何在司法程式中有效地向當地法院法官表達合理訴求?如何實現法律文書的跨境認可和執行?為兩岸民眾提供法律服務,市場潛力巨大,也亟待開發。
2023年,林敏睿著手組建兩岸律師團隊。畢業于中國政法大學的臺灣青年鄭佳慧和畢業于臺灣政治大學的北京青年郭安琪先後加入。
郭安琪説,成員對司法環境中的細微差異各有了解,是該團隊的優勢。
2024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認可和執行臺灣地區法院民事判決的規定〉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公佈。例如,根據《決定》,臺灣地區法院民事判決已經被人民法院裁定全部或者部分認可,申請人或者被申請人對已經獲得認可的部分又向人民法院起訴的,裁定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
“此前,如果爭議雙方分別在各自所在地提起訴訟,會形成重復審理的局面。且無論判決結果如何,案件會因此拖延,造成權利追索困難。”鄭佳慧説,《決定》的修改保障了當事人合法權益。
大陸對臺胞合法權益的保護非始於近日。為提供相關知識,這個律師團隊創立了公眾號,定期推送專業文章,進行法律普及。
蛇年新春,鄭佳慧願以專業熱忱打破資訊壁壘,助力每一位當事人的合法訴求得到回應。她説,“大陸社會法律意識的提升和法律環境的改良讓我對新年工作充滿信心。”
年會、走訪、行業交流……林敏睿的春節格外忙碌。他告訴中新社記者,初執業時,大多只有涉臺婚姻與繼承案件。多年來,他見證並參與了涉臺法律事務需求逐漸增多的過程。
“我時常對團隊成員説,隨著兩岸關係日益緊密,雙向法律事務往來只會更加頻繁。”林敏睿説,每一起新案件,都是成長的契機。在大陸的執業經驗給了團隊成員長遠的眼光和開拓的勇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