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中國年|人民網評:中國年味 世界共用
靈蛇報新春,吉祥滿世界。
此時此刻,無論身在何處,炎黃子孫都默契開啟了闔家團圓的時刻。深入骨髓的文化基因、凝聚不散的家國情懷,鑄成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文化紐帶。
“和羹之美,在於合異。”今年的春節,因為有了申遺成功的背景,而顯得更加意義非凡。這既是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是全球文化多樣性得到尊重與共用的美好見證。春節已不單單是華夏兒女傳承千載的節日,更是中華文化的生動縮影和重要象徵。
世界上有近20個國家將農曆新年定為法定節假日,全球有約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慶祝農曆新年。新年音樂會、新春巡遊、新年家庭日、新春廟會……申遺成功後的首個春節,全球各地人民歡度春節,相知相親,不同文明和諧共處的美好場景,正在熱鬧上演。從東方到西方,世界各地人們的心靈距離被不斷拉近,共同觸摸著五千年文明的脈動。中國春節正以開放的姿態走向世界舞臺,世界也張開雙臂擁抱中國春節的到來。中國的文化價值理念在世界範圍內獲得共鳴,為全球文化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這一背景下,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與傳承顯得尤為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産,以人為核心載體,承載著技藝、經驗及精神。它是被各地人民世代相傳的文化實踐、表現形式和知識技能,既包含了特定的技能、儀式等,還凝聚了獨特的精神價值,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全人類文明的瑰寶。春節的成功申遺,使其所蘊含的家國情懷、和合共生等價值理念,跨越山海,走向世界。“中國年”成為國際社會的焦點,折射出的是中華文化對世界吸引力和影響力的與日俱增。
非遺,作為文化的瑰寶,跨越國界,架起了不同文明之間的橋梁。“藝術沒有國界,通過竹刻能更好地了解中國這個東方大國的魅力。”正如一位對留青竹刻技藝一見傾心的法國男孩所説,非遺不僅是一種文化形式,更是連接人們感情的紐帶。黎巴嫩小夥當上“京劇練習生”,英國姑娘成為中國茶文化的傳播者……非遺為媒,深深促進了不同文明之間對話與理解,書寫著民心相通、相知相惜的佳話。
今日之中國,不僅是中國之中國,而且是亞洲之中國、世界之中國。中國年味,世界共用,生動詮釋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的真諦。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國際社會更加關注中國、希望了解中華文化。以自信開放的姿態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以兼收並蓄的態度借鑒各國有益文化,方能推動各國文明在交流互鑒中共同前進,書寫人類文明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