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西天山隧道如何綠色推進
1月17日的阿克蘇地區溫宿縣,寒風凜冽,白雪皚皚。
當天,記者來到G219線昭溫公路西天山特長隧道建設現場。這里,是天山世界自然遺產地(托木爾片區)和夏塔古道國家森林公園的生態核心區,也是昭溫公路的關鍵節點。中交一公局集團有限公司的建設者,正在冰天雪地中一點點打通隧道。
昭溫公路全長約237公里,其中西天山特長隧道全長15.7公里,是全線的控制性工程。隧道所處區域70%以上被冰川覆蓋,施工難度極大。
中交一公局集團有限公司G219線昭溫項目EPC—2標段副經理孫戰軍告訴記者:“我們肩負著雙重使命,既要打通隧道,又要守護這片凈土。”
記者在現場看到,隧道內機器轟鳴,工人們身著厚重的工作服,佩戴安全防護裝備,熟練地操控著各種設備。
孫戰軍介紹,為保護冰川,設計初期明確禁止開挖豎井和斜井。因為豎井和斜井建成運營時,施工粉塵和汽車尾氣會形成“煙筒效應”,污染冰川並導致其融化。為此,施工方採用“主洞+側平導洞”的三洞掘進方案。大家所看到的左右主洞,它採用是鑽爆法施工,旁邊的側平導洞,則採用TBM(全斷面隧道掘進機)設備施工。
“TBM設備每天需要約2000方用水量來降溫,防止刀盤因摩擦生熱而損壞。”孫戰軍說。面對群山環繞、無處取水的困境,項目部另辟蹊徑,將打洞產生的廢水經過7級沉淀後,送入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處理後的清水流入3000立方米的清水池,循環用于TBM設備的施工用水和灑水降塵。廢渣則全部運輸到洞外,用于路基建設,實現了“零棄渣”,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對環境的影響。
“引進新能源設備,是我們踐行環保理念的又一舉措。”孫戰軍說。在我們公司歷史上,這還是首次引進新能源水泥罐車、除渣車、通勤車和雙頭車等設備。由于地處偏遠,沒有現成的充電樁設施,項目部只能從外部引入高壓電,自行制作高壓充電樁。
記者在現場看到,大型除渣車和罐車的充電時間基本控制在一個半小時左右,保障了現場物料運輸的順暢。
從2023年6月的“五無”——無水、無電、無網、無路、無人的建設環境,到如今氣象站、洪水監測係統等設施一應俱全,建設者克服了重重困難。孫戰軍說:“春節期間,會有200余名員工堅守崗位,按照計劃施工,保證按時交工。在場採訪的記者,問得最多的就是啥時候通車。”
昭溫公路建設項目指揮部黨支部書記褚新年介紹,項目預計于2027年10月通車。屆時,天山南北的交通距離將從1700多公里縮短至400公里,成為貫穿新疆南北交通網絡的一條綠色、生態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