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國補”範圍擴大!家電手機汽車換新具體補貼多少?一文Get

2025-01-08 21:22: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今天(1月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有關情況。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介紹,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目前總體考慮是,增加資金規模,擴大支援範圍,優化實施機制,放大撬動效應。對於老百姓關心的消費品以舊換新,有哪些具體細則?

  加力擴圍!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範圍更廣

  1、享受以舊換新補貼的家電産品,由去年的8類(冰箱、洗衣機、電視、空調、電腦、熱水器、家用灶具、吸油煙機)增加到2025年的12類(新增微波爐、凈水器、洗碗機、電飯煲),單件最高可享受銷售價格20%的補貼。

  個人消費者購買上述12類家電中2級能效或水效標準的産品,補貼標準為産品銷售價格的15%

  1級能效或水效標準的産品,補貼標準為産品銷售價格的20%

  每位消費者每類産品可補貼1件

  考慮到居民家庭實際需求,每位消費者購買空調産品最多可補貼3件每件補貼不超過2000元

  2024年已享受某類家電産品以舊換新補貼的個人消費者,2025年購買同類家電産品可繼續享受補貼

  2、新增數位産品購新補貼。對個人消費者購買手機、平板、智慧手錶手環等3類數位産品(單件銷售價格不超過6000元),按産品銷售價格的15%給予補貼,每位消費者每類産品可補貼1件,每件補貼不超過500元

  3、將符合條件的國四排放標準燃油車納入報廢更新補貼範圍,統一規範全國汽車置換更新最高補貼限額。

  個人消費者報廢2012年6月30日前(含當日,下同)註冊登記的汽油乘用車、2014年6月30日前註冊登記的柴油及其他燃料乘用車,或2018年12月31日前註冊登記的新能源乘用車,並購買納入《減免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的新能源乘用車或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車,購買新能源乘用車單臺補貼2萬元、購買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車單臺補貼1.5萬元

  個人消費者按通知標準申請補貼,相應報廢的機動車須為通知公佈之日前登記在本人名下的機動車。

  個人消費者轉讓登記在本人名下乘用車並購買乘用車新車的,給予汽車置換更新補貼支援,購買新能源乘用車單臺補貼最高不超過1.5萬元,購買燃油乘用車單臺補貼最高不超過1.3萬元

  個人消費者按通知標準申請補貼,轉讓的既有乘用車登記在本人名下的時間最遲不得晚于通知公佈之日。

  4、繼續大力支援家裝消費品換新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

  加大對個人消費者在開展舊房裝修、廚衛等局部改造、居家適老化改造過程中購置所用物品和材料的補貼力度,積極促進智慧家居消費等。

  2025年,加快推進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對個人消費者交售用於報廢的老舊電動自行車並換購新車的,給予以舊換新補貼;對交售用於報廢的老舊鋰離子蓄電池電動自行車並換購鉛酸蓄電池電動自行車新車的,可適當加大補貼力度。

  已預下達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810億元

  在發佈會上,財政部表示,中央財政已預下達2025年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810億元。對資金需求量大、社會關注度高的部分領域,進一步擴大實施範圍、提高補助標準。

  初步統計,截至2024年底,中央財政安排的1500億元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已基本使用完畢;另外,1500億元大規模設備更新資金按項目法分配,財政部已經將資金全部下達地方,並明確到具體項目。

  買手機國家補貼不限國産進口

  相關負責人在今天舉行的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要優化補貼流程,提升消費體驗

  商務部市場運作和消費促進司司長 李剛:我們將以操作簡便、好用快捷為目標,合理優化補貼申請流程,在確保資金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消費者的操作環節,同時豐富支付渠道,更好滿足消費者多樣化、便利化的支付需求,提升群眾的消費體驗。

  此外,支援符合條件的不同品牌、不同型號産品參加數位産品購新補貼。相關負責人介紹,不論是內資、外資企業,還是國有、民營企業,不論是大型企業還是中小企業,不論是線上平臺企業還是線下實體企業,都能夠公開、平等地參與補貼政策。各地將合理確定並及時更新參與的主體名單,對於嚴重失信及出現嚴重違法違規情形的列入負面清單,不得參與補貼。

  打擊“先漲價後打折”等價格違法行為

  發佈會上相關負責人介紹,規範市場秩序,是新一輪消費品以舊換新的重要內容之一。

  發佈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明確,對發現存在不履行價格承諾、“先漲價後打折”等價格違法行為,以及套取補貼資金的經營主體,要第一時間取消其參與活動資格,並追繳國家補貼資金。暢通消費者舉報投訴渠道,加強消費品品質監督抽查,嚴厲打擊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舊充新、以不合格産品冒充合格産品,以及偽造冒用能效水效標識等行為

[責任編輯:房琳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