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造夢者丨7年櫛風沐雨 守護千年遺存

2024-12-24 16:59:00
來源:石榴雲/新疆日報
字號

  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于熙

  12月18日,庫車市向北20多公里的卻勒塔格山腳下,白雪覆蓋的茫茫戈壁上,世界文化遺産——蘇巴什佛寺遺址更顯滄桑之美。

  “一切正常!”上午11時,爬上一座山包高處,張珂掏出手機,在工作群裏記錄後,深一腳淺一腳地從戈壁深處走回值班室。

  53歲的張珂是庫車市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文物局)野外文物看護員,守護蘇巴什佛寺遺址已有7年時間。3次巡查、定時向文物部門平安報備,這些是他每天雷打不動的工作。

  12月14日,野外文物看護員張珂在巡護蘇巴什佛寺遺址。艾合買提依沙米丁攝

  生活在庫車數十年,他對這片土地上的歷史文化遺存非常癡迷,探訪足跡遍佈市域範圍內的文物古跡、博物館、紀念館,被朋友稱為庫車文物“活地圖”。“我一直有個夢想,與歷史文化遺存為伴,研究它們、領悟它們!”張珂説。

  多年前,得知蘇巴什佛寺遺址要招募一名野外文物看護員,他捨棄蔬菜批發生意前去報名。不怕荒漠孤涼,不顧親朋勸阻,他扛起鋪蓋卷,一頭扎進荒無人煙的蘇巴什佛寺遺址。

  蘇巴什佛寺始建於魏晉時期,時至今日雖已破敗殘缺,但仍是新疆迄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歷史最悠久的佛教建築群遺址,分佈面積達20余萬平方米。在了解到蘇巴什佛寺遺址不僅僅是一座佛寺遺址,更是中原王朝經略西域的見證,也是東西方文明交流的一個縮影后,張珂暗下決心:“一定要好好守護它!”

  信心十足,但實踐起來卻不容易。為提升業務素養,張珂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文物保護知識,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他主動做好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的相關協助工作,加大日常巡查管護頻次,及時發現風沙侵蝕、倒塌等情況。不論嚴寒酷暑,他每天巡護步數都在2萬步以上。

  12月19日,張珂在蘇巴什佛寺遺址監控室填寫巡護記錄。艾合買提依沙米丁攝

  一次夜晚的巡護中,張珂突然發現兩隻黃羊,正當他驅逐時,一隻嚎叫的野狼閃現。“糟了,狼嚎會引來一群狼。”那一瞬間,張珂死死盯著野狼,小心翼翼打開手機電筒。誰知野狼仍緩緩朝他逼近。他靈機一動,啟動手機音樂,繼續與野狼對視。僵持20分鐘後,野狼跑了。

  還有一次,天降暴雨,張珂急赴現場查看遺址受損情況。看到佛塔、廟宇、洞窟、殿堂、僧房等遺址被雨水沖刷,他扔掉手中的傘,抄起鐵锨挖溝排水。那天,雨水泥水包裹著他,他在戈壁上排查登記隱患點位,渾身濕透了才返回。

  與佛寺遺址為伴的日子偶爾“驚心動魄”,但絕大多數時候是由無數個寂寞、枯燥的巡護組成的日常。每年4月至11月,遺址迎來大批國內外遊客,張珂便忙碌起來。擔心遊客攀爬毀損文物,怕牧民牛羊闖進遺址,張珂加大巡查力度。至今,遺址沒發生一起毀損事件。

  這些年,張珂還堅持歷史文化宣傳和普法宣傳。微信群、QQ群、佛寺遺址周邊村莊……他逮著機會就向大家講述蘇巴什佛寺遺址當年的繁榮盛景,以及高僧鳩摩羅什和玄奘在這裡講經説法的故事。

  張珂經年累月守在荒野戈壁,他的女兒們有意將他接到大城市居住,他都拒絕了。現在,他有了第二個目標——帶動更多年輕人加入文物保護隊伍。

  這兩年,國家加大對蘇巴什佛寺遺址的保護力度,遺址周圍都安上了防護欄,修建了木棧道、防洪壩,這讓張珂巡護和宣傳蘇巴什佛寺遺址的腳步更勤了。“我把文物看護工作當成畢生的事業,老祖宗留下的這些寶貴財富,必須看護好!”張珂説。

[責任編輯:房琳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