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1+1丨從3天→6天→10天 過境免簽政策再升級!
12月17日,國家移民管理局發佈公告,即日起全面放寬優化過境免簽政策,將過境免簽外國人在境內停留時間由原72小時和144小時均延長為240小時(10天),同時新增21個口岸為過境免簽人員入出境口岸,並進一步擴大停留活動區域。
公告做了哪些調整?又將帶來什麼變化和影響?本期《新聞1+1》連線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帶來分析解讀。
跨區域通行如何實現“一路暢通”?
此次政策調整最大特點是允許跨區域通行,調整後哪些問題是需要關注和解決的,各項服務如何實現“一路暢通”?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 戴斌:我覺得有三個方面的問題是需要進一步關注和解決的。
第一,國際旅行證件如何購買國際航空、鐵路、地鐵、公交這些交通的票據。現在我們很多時候都使用網上訂票,訂完票以後進站的時候是刷身份證,甚至刷人臉進去,但是拿外國的旅行護照,我們的機器是否能相容,這是一個大的問題。
第二,支付問題,在網上購票的時候已經習慣了使用電子支付,或者使用一些網際網路支付手段,儘管我們採取了一些措施,大額刷卡、小額掃碼、現金兜底,但外國人還是會面臨一些支付問題。
第三,語言方面的障礙或者問題,不是每個入境的外國人都可以説中文的,也不是每個中國的服務人員都可以説英語或特定語言的。儘管機器上能解決一些問題,但是我覺得溝通上還是有一些障礙的,如何突破這個證件、支付,還有語言的障礙,是下一步我們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如何讓過境外國遊客,吃好玩好開心購物?
各地如何讓過境外國遊客能夠“特色遊”“深度遊”,有更加豐富的體驗,如何做到讓外國遊客“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 戴斌:第一,從需求出發,研發更加適合入境外國遊客消費的産品。比如外國人來中國,難道僅僅是看自然山水嗎?僅僅是做一個城市的Citywalk嗎,他們要不要品嘗中國的美食,要不要購買中國的一些先進和價廉物美的産品,這些産品的資訊如何讓外國的遊客知道,我們宣傳推廣的方式和方法都要跟著創新。
第二,服務品質的提升。現在我們很多口岸,包括機場的購物、商場和免稅店,有時候還是比較生硬的。在購物、商業心理、服務心理方面還需要更多跟國際接軌,讓人家願意買,而不是生硬地推銷。還有購買商品以後,物流的便利化,在海外公司買完東西以後,有專門退稅公司服務,現在深圳已經開了第一家退稅的服務點,還有涉及一些大宗商品或者是酒水,沒法攜帶,因為還有下一個行程,所以這時候相應的物流體系應該也跟上去才對。
承接過境免簽的流量,資源如何變産品?
各地接待過境外國遊客,應該如何設計旅行産品?沒有接待過外國遊客的二三線城市如何做好相應準備?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 戴斌:這也恰恰是我們當前文化和旅遊部門在重點考慮的問題,我們從三個方面進行關注。
第一,資源如何變成産品。我們有很多名山大川,有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資源,也有很多歷史人文資源,但是如何讓遊客進入到這些空間,如何變成一個可以購買的旅遊産品,現在還需要下更大的功夫。
第二,如何讓文化變體驗?我們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我們有承載紅色基因的革命文化,我們還有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怎麼樣讓外國入境遊客能去體驗到,這個是我們要去關注的。
第三,現在政府很積極,都在做推廣,但是酒店、民宿、景區、度假區、購物場所等需要我們進一步關注。(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