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鏡觀非遺|這三項,列入人類非遺!

2024-12-06 09:54: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12月5日,正在巴拉圭亞松森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通過評審,決定將“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羌年”“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從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轉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在海南省樂東黎族自治縣,選手們在技藝比賽現場編織黎錦(2023年4月23日攝)。

  新華社記者 樊雨晴 攝

  12月5日,正在巴拉圭亞松森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通過評審,決定將“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羌年”“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從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轉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黎族織娘在位於海南省東方市東河鎮的家中展示含有黎錦元素的吊墜(2023年6月7日攝)。

  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12月5日,正在巴拉圭亞松森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通過評審,決定將“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羌年”“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從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轉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劉香蘭在海南省五指山市毛納村展示織錦技藝(2024年5月22日攝)。

  新華社記者 程瀟 攝

  12月5日,正在巴拉圭亞松森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通過評審,決定將“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羌年”“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從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轉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中國古羌城,當地羌族群眾載歌載舞慶祝羌年(2024年11月1日攝)。

  新華社發(何清海攝)

  12月5日,正在巴拉圭亞松森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通過評審,決定將“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羌年”“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從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轉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在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縣禹王廣場,當地群眾舞龍歡慶羌歷新年(2020年11月14日攝)。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12月5日,正在巴拉圭亞松森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通過評審,決定將“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羌年”“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從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轉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這是在福建省屏南縣長橋鎮拍攝的萬安橋(2024年1月23日攝,無人機拼接照片)。

  新華社發(王志淩攝)

  12月5日,正在巴拉圭亞松森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通過評審,決定將“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羌年”“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從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轉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這是在福建省壽寧縣下黨鄉拍攝的鸞峰橋(2019年10月1日攝)。

  新華社發(王志淩攝)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