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體育時評:以體為媒,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024-11-23 09:40: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三亞11月22日電 體育時評:以體為媒,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新華社記者高萌、劉鄧

  椰風入海,夕輝成綺。團圓之夜,情誼融融。

  11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以下簡稱“運動會”)在海南三亞開幕。體育為媒、文化為橋、團結為本,來自全國56個民族的近萬名運動員和嘉賓歡聚在三角梅盛開的美麗鹿城,共襄民族團結的盛會、群眾體育的盛會。

  這是11月22日拍攝的開幕式現場。新華社記者 王翔 攝

  每四年舉辦一次的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自1953年至今已走過71年。它既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全國綜合性體育賽事”,也成為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載體。

  新時代,我國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了新的歷史性成就。各族人民交流交往交融進一步深入,各族群眾生活水準大幅提升,各民族文化得到傳承、保護和創新。

  11月22日,演員在開幕式上表演。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文脈相承,古今輝映。這是一場同根同源的盛會。

  開幕式上,黎族民間傳説中的“甘工鳥”銜來金色稻穗,一幅農耕圖景隨之徐徐展開。

  隨後,宋末元初的著名棉紡織家黃道婆形象現身舞臺。她曾在海南向黎族人民學習織錦,又將紡織技藝與工具傳回江南一帶,促進了當地紡織業的發展。

  如此佳話,不勝枚舉。美麗智慧的阿詩瑪、英勇神武的格薩爾王、機智善良的阿凡提……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被載入書籍影音,廣為流傳、深入人心。

  11月22日,演員在開幕式上表演。新華社記者 江漢 攝

  土爾扈特萬里東歸、茶馬互市欣欣向榮、“六合同風,九州共貫”……我國各民族之間的交流交往交融自古頻繁,並隨著歷史的演進,逐漸凝聚成極具感召力與向心力的中華文明。

  我們中華文明歷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發展至今的文明。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體現了各民族共同的價值理念和理想追求。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嫘祖繅絲,後有黎繡、湘繡、蜀繡、蘇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織錦繡中華。

  11月22日,演員在開幕式上表演。新華社記者 江漢 攝

  山河遼闊,命運相依。這是一場美美與共的盛會。

  體育,是中華民族自古之熱衷,在56個民族廣泛分佈的不同地區盡有體現。

  在北方的草原,那達慕是蒙古族的勇者遊戲;在西南邊境,景頗族將歷史寫入目瑙縱歌;在空氣稀薄的高原地區,藏族人民圍著篝火跳起鍋莊;海南島的黎族同胞則在椰風海韻中跳起竹竿舞,慶祝新年。

  “射弩”作為一項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擁有極為廣泛的地域分佈。在東北,額爾古納河流域的鄂溫克族和蒙古族常用樺木做弩;在西南,怒江流域的傈僳族、獨龍族善用柘木做弩;在湘、黔一帶,苗族人民則慣用岩桑木製弩。狩獵、禦敵……“長城內外皆故鄉”,儘管相隔千里,“弩”卻曾發揮著相似的作用——獵取食物、保衛家園。

  11月22日,演員在開幕式上表演。新華社記者 張麗蕓 攝

  據統計,本屆運動會共設競賽項目18項149個小項、表演項目三大類170個小項,充分展現我國少數民族的生産生活風貌。通過堅持舉辦“運動會”,許多傳統體育項目得以從深山褶皺、林海雪原中走向大眾視野,實現文化的交流交往交融。

  我國廣袤的國土造就多元的地方文化,人們身著各異、方言有別,卻根脈相連、心意相通。各民族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中華民族共同體的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經濟相依、情感相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涯海角,揮手相見。

  11月22日,演員在開幕式現場表演。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蓬勃夢想,同心共築。這是一場共赴未來的盛會。

  71年來,各族同胞通過“運動會”這座橋梁走到一起,同臺競技,同場聯歡;71年來,“運動會”已成為展示、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多元文化的窗口,各民族文化在“運動會”上得以互學互鑒、相互欣賞、共同繁榮,中華文化認同因此不斷增強。

  體育不止于競技,更承載著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夢想。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

  11月22日,火炬手點燃主火炬後。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維吾爾族女孩、越野滑雪新生代運動員迪妮格爾衣拉木江與同伴趙嘉文一起點燃主火炬;來自青海海北的藏族女孩切陽什姐,在國際競走舞臺上頻獲殊榮,2023年她遞補收到了2012年倫敦奧運會女子20公里競走金牌。

  來自中國56個民族的運動健兒,在各自的賽場奮勇拼搏、一同為國爭光;他們是中國體育的生力軍,是中華文明的傳承者,更是團結一心、共赴未來的好兒女。

  揚帆新航程,奮進新時代。同心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各民族心手相牽、凝心聚力。以體育為媒介,用中華民族精神激發民族復興力量,讓各族人民追逐時代浪潮,共繪美好畫卷。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