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匠興新疆R堶“馬背上的學者”姚新奎:以夢為馬 不負韶華

2024-11-01 10:02:00
來源:石榴雲/新疆日報
字號

  在新疆農業大學馬產業研究院,有一位深耕馬業研究四十余載的學者,他就是該研究院的院長姚新奎教授。從少年時期對馬的初步接觸,到如今成為新疆馬產業研究的領軍人物,姚新奎與馬的故事,充滿了堅持與夢想。

  姚新奎的父親在上世紀60年代將馬作為日常工作中的交通工具,每天與馬為伴,悉心照料。這種日常的接觸,讓姚新奎從小就對馬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的心中也因此埋下了熱愛馬的種子。1978年,他考入新疆八一農學院(現為新疆農業大學)畜牧專業,從此走上了馬業研究的道路。

  上世紀90年代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馬術運動逐漸興起。1997年,姚新奎前往英國學習賽馬育馬技術;1998年,他又前往法國深造。在留學期間,他深刻感受到國外馬業已經成功從傳統向現代轉型,專注于培育運動馬,並擁有高度的專業性。而當時的中國,在這一領域還相對空白。

  回國後,姚新奎在上級部門的支持下,積極引進國外優秀的純血馬,用于改良我國伊犁馬。通過雜交育種,他帶領團隊培育出了短途速度馬、長途耐力馬以及馬術用的障礙馬、舞步馬等多種類型的伊犁馬。這些專門化用途的伊犁馬在市場上展現出了優異的性能,市場價格也隨之提升。如今,伊犁馬的短途速度已經在國內領先,與世界速度馬的差距也在逐漸縮小。

  在伊犁馬的培育過程中,姚新奎特別提到了一匹名為“小黑風”的伊犁馬。這匹馬最初因為體質較弱而被淘汰,但因其血統優秀,後來經過訓練調教,在“上東壹號”中華民族大賽馬·傳統耐力賽2016-2017年度雙賽季總決賽中奪得全國總冠軍,當場就有人出價150萬元想要購買。

  姚新奎表示,他很高興看到通過科技支撐和成果轉化,新疆養馬的牧民們馬匹質量越來越好,收益也越來越高。他認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因此他積極推動馬產業與文旅產業的有機融合,通過舉辦各種賽事活動和馬背文化活動,充分彰顯新疆豐富的馬文化內容,豐富新疆文旅的內涵,並讓新疆馬能被世界所關注和認知。

  近年來,姚新奎和他的團隊也一直致力于通過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將這一產業打造成為農牧民增收致富、鄉村振興和文化潤疆的重要力量。他希望,當人們提起新疆時,能夠想到新疆的馬產業對當地經濟發展的貢獻。

[責任編輯: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