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數説新中國75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穩”與“進” 民生願景變幸福實景

2024-09-13 09:03: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國家統計局11日公佈了新中國75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第五篇,報告中指出,新中國成立75年以來,我國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建設成效顯著,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作用持續增強。

  新中國成立75年來,我國商貿流通行業單位數量快速增長,截至2023年末,我國批發和零售業法人單位超過1000萬個,約為1952年的77倍,1953—2023 年年均增速超過6%;住宿和餐飲業法人單位超過70萬個,約為1952年的724倍,年均增速超過9%。

  市場規模持續擴大,1952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277億元,至2023年增加到47萬億元,1953—2023年年均增長11%,成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

  經濟發展方式優化轉變,與消費緊密相關的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作用明顯增強。1979—2023年,按不變價計算的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年均分別增長9.6%、9.8%,兩個行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6.6%提升至2023年的11.4%。

  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作用持續增強,1978年,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的貢獻率僅為38.7%。到2023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增長為82.5%,消費成為經濟發展的第一驅動力。

  我國消費市場區域協調性不斷增強

  國家統計局11日公佈的新中國75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中指出,新中國成立75年以來,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以城帶鄉、城鄉融合的流通發展機制不斷完善,消費市場區域協調性不斷增強。

  新中國成立75年來,我國城鎮消費市場穩步增長。2023年,城鎮消費品零售額達到40.7萬億元,1953—2023年年均增長12.1%;城鎮消費品零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由1952年的45.4%提高至2023年的86.4%。

  鄉村市場活力有效激發,2023年,鄉村消費品零售額達6.4萬億元,1953—2023年年均增長8.9%。

  鄉村市場供給不斷優化,截至2023年底,全國建成1267個縣級公共寄遞配送中心,全國95%以上的建制村實現快遞服務覆蓋。

  消費市場發展平衡性不斷提升,2023年,我國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消費品零售額分別為23.8萬億元、11.5萬億元、9.8萬億元和2萬億元,1979—2023年年均分別增長14.1%、13.6%、13.5%和10.6%。

  消費結構逐步優化 居民消費升級態勢明顯

  新中國75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還指出,新中國成立75年以來,我國居民消費從注重量的滿足逐步轉向追求質的提升,消費需求日益多元,消費升級態勢日趨明顯。

  新中國成立75年來,我國商品結構持續優化調整,2023年,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為29.8%,比1978年的63.9%下降34.1個百分點,糧油、服裝、日用品等商品消費佔比明顯降低。家電等耐用品消費較快增長,2023年末,居民平均每百戶擁有的彩色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數量由1981年的0.6台、0.2台和6.3台增長到107.8台、103.4台和98.2台。

  升級類消費快速增長,2023年,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類值中,化粧品類、通訊器材類、體育娛樂用品類零售額分別為4142億元、6814億元和1186億元,分別是2001年的26.9倍、93.6倍和21.1倍。

  消費需求向多元化拓展,旅遊消費、文化娛樂消費需求旺盛。2023年,國內出遊人數達到48.9億人次,1995—2023年年均增長8%;國內遊客出遊總花費4.9萬億元,1995—2023年年均增長14.3%。2023年,全國電影票房收入549億元,比1991年增長20倍以上,其中,國産影片票房收入460億元、市場份額達到80%以上。

  糧食生産穩定發展 糧食安全保障有力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佈的新中國75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顯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糧食綜合生産能力持續提升,糧食生産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糧食産量僅2000多億斤。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的建立實施,糧食産量接連跨上新臺階。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我國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穩步提升,糧食生産開創新局面。2015年糧食産量突破13000億斤,此後連續9年穩定在13000億斤以上。2023年糧食産量達到13908億斤,比1949年增長5.1倍;每人平均糧食産量493公斤,連續多年超出世界平均水準,也高於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糧食安全線。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糧食生産從追求數量為主的粗放式生産方式逐步向質效並重轉變,2023年,全國農産品品質安全監測總體合格率達到97.8%,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6%。截至2023年,全國綠色、有機、名特優新、地理標誌農産品總數達到了7.5萬個。逐步構建從原糧到成品、産區到銷區、田間到餐桌的“大糧食”“大産業”“大流通”格局。

  截至去年底 我國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超10億畝

  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以農田水利為重點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防災減災能力。農業基礎更加穩固、農業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生産效率大幅提高。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統籌推進灌溉水源保障和灌區建設改造。截至2023年底,全國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0億畝以上。2023年我國耕地灌溉面積10.75億畝,比1952年增長2.6倍,累計建成大中型灌區7300多處,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農業裝備和農業機械化水準實現了跨越式發展。1952年全國農業機械總動力僅18.4萬千瓦,拖拉機不到2000台,聯合收割機僅284台。到2022年,全國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11.1億千瓦,拖拉機總數達到2144.1萬台,聯合收割機總數達到173.1萬台。目前,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3%,小麥生産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玉米、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80%,農業生産從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向主要依靠機械動力轉型升級。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更加健全。2023年,全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63.2%,比2012年提升8.7個百分點,農業科技整體水準跨入世界第一方陣。(央視網)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