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時政微觀察丨何為“大先生”?總書記深刻闡釋

2024-09-09 08:45: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在2018年9月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到清代詩人袁枚的這首詩,強調教育的目光不能總是盯著花園裏耀眼的牡丹花,而要更多投向墻角處不起眼的苔花。

  教師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一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教育發展和教師工作,以各種形式表達關懷、提出期望。

  去年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致信全國優秀教師代表,明確提出並深刻闡釋了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樂教愛生、甘於奉獻的仁愛之心,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這6方面生動詮釋了何為“經師”和“人師”相統一的“大先生”,賦予新時代人民教師崇高使命。第40個教師節到來之際,一起重溫總書記的諄諄囑託,感悟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內涵。

  △2014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同北京師範大學師生代表座談。

  2014年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同北京師範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指出:“在古代,孔子被推崇為‘大成至聖先師’,被譽為‘萬世師表’。在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發展史上,英雄輩出,大師薈萃,都與一代又一代教師的辛勤耕耘是分不開的。”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著尊師重教的文化傳承和優良傳統。“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師者,人之模範也”“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歷代思想家、教育家流傳下來的富有哲理的思想深刻詮釋了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歷久彌新的師道文化和育人智慧。

  教育家精神是對教師職業精神的凝練與昇華,既源自千百年來師道精神的優良傳承,又立足於新時代教師群體的生動實踐。

  △2011年4月,著名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為學生們授課。

  毅然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到祖國,黃大年以拼命三郎的精神填補了“巡天探地潛海”多項空白,踐行“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的錚錚誓言。黃大年于2017年1月不幸因病去世。習近平總書記對他的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黃大年同志秉持科技報國理想,把為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為畢生追求,為我國教育科研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他的先進事跡感人肺腑。”

  河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保國35年如一日,把太行山區生態治理和群眾脫貧奔小康作為畢生追求,讓140萬畝荒山披綠,帶領10萬農民脫貧致富。2016年4月,他因為積勞成疾,突發心臟病去世。習近平總書記批示:“李保國同志堪稱新時期共産黨人的楷模,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豁出命改變她們的命,值!”用一雙佈滿膏藥的手,張桂梅全力托舉起一屆又一屆山區女孩的讀書夢。習近平總書記為她的事跡點讚,“獻身教育扶貧、點燃大山女孩希望”。

  作為人民教師,他們身上展現出來的,正是時代呼喚的教育家精神。

  △今年夏天,湖南華容縣等地遭受洪澇災害。9月,華容縣一所學校,老師通過講述防災救災故事,引導孩子們知情、共情,汲取成長的力量。

  如今,我國已經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教育普及水準實現歷史性跨越。各級各類教師1891.8萬人,傳道授業、甘當人梯、默默奉獻,充分展現了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良好精神風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建設教育強國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健全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大力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8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進一步強調“將師德師風和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師教育課程和教師培養培訓全過程”。

  △2023年教師節前,廣西南寧一所學校,學生向老師獻上鮮花、賀卡。

  “三寸粉筆,三尺講臺係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今天的學生是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廣大教師就是打造這支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築夢人。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並全面闡釋的教育家精神,把對新時代教師的要求提到了全新的高度,為我們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推進教育高品質發展、建設教育強國指明瞭方向、提供了遵循。

  立足我國由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系統性躍升的關鍵歷史節點,廣大教師正以教育家精神為引領,用過硬的專業能力、淵博的知識水準、深沉的仁愛之心,承擔起為中國式現代化培育時代新人的重任。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