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法潤邊陲 青春作伴 青年普法工作者在基層沃野閃耀

2024-08-31 10:29: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茶姐”李虹霏在直播科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小熊貓。受訪者供圖

  化好粧、整理好警服,保持微笑走進“茶城森警”的直播間。在90後民警李虹霏看來,每次直播都是一件大事:既要滿足粉絲的好奇心,又要回應他們的疑惑。“興奮中帶著一絲緊張。”李虹霏説。現在,不管是發視頻還是直播,都會有很多粉絲關注和互動,有的是來聽法律知識科普的,有的則是來看小動物的。

  隨身攜帶的一個公文包,鼓鼓囊囊地裝著調解記錄本和調解法律文書,在雲南大理,80後彝族漢子茶文森時常一個人奔走在田間地頭、鄉間小路,出入于群眾院落,圍繞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用彝族白話腔“説法”。

  還有攜手村民打造“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的村黨總支書記趙家清;積極助力新時代“楓橋經驗”本土化的退役軍人蔡思敏……一系列普法實踐在青年普法工作者的助力下深入千家萬戶。

  近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跟隨“法治光輝照邊疆——全國網路普法行雲南站”主題採訪活動走進雲南省多個市縣,切身感受基層網上網下普法新活力、新動力。

  讓年輕人與普法“雙向奔赴”

  “法律有那麼多條,不是人人都能記住。但如果以大家喜歡的方式去普及,那應該能記得快些。”今年34歲的李虹霏是雲南省普洱市公安局思茅分局的民警,日常她以“茶姐”的身份在普洱市公安局抖音官方賬號“茶城森警”中頻頻出鏡。

  2018年,普洱市公安局率先通過“茶城森警”在短視頻平臺進行野生動物科普和相關普法工作。6年來,累計發佈短視頻3896條,累計播放量18.9億,粉絲達到1238萬,成為推進野生動植物保護的重要普法平臺。

  “茶城森警”把與網友互動當成最重要的事情。後來,由於頻繁地在評論區用“網路熱梗”回復網友,他們還被網友冠名“整活官方”。

  碰上網友打趣説“起鍋燒油”,暗示吃野生動物,“茶城森警”會玩梗般地回應,“可獄可囚”“這想法不僅刑且很牢銬”。為了提高網友們對保護野生動物的認識,“茶城森警”還根據網友留言總結了朗朗上口的規律,“形狀越怪判得越快,模樣越醜判得越久”。

  李虹霏坦言,在科普和普法的過程中,自己和團隊也會遇上陌生的領域。有一次他們收到網友發來的視頻,視頻裏一隻“既像豹子又像貓”的動物,他們從來沒有見過,一下子就“摸不著頭腦”了。他們將視頻發給專家求解,經過多方鑒定,這只動物名叫“斑林狸”,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李虹霏説,日常科普中,只要自己拿不準的,就通過聯繫動物學家和有經驗的民警,多方求證後才會將答案反饋給粉絲,保證對每一次答疑都負起責任。

  如何尋找科普與法律之間的連接點?李虹霏選擇講好每一個故事。

  “粉絲聽不進去幹澀的法律條文,但我希望能在一個個故事和案例分享中,把野生動物保護相關的法律知識普及到他們心裏。”李虹霏認為,普法應該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這樣才能讓大家把法律知識內化於心,外化于行。

  現在“茶城森警”通過直播、共創等形式,讓粉絲活躍起來了。“未來還會考慮把粉絲請到我們直播間,開展形式多樣的互動,讓大家知道我們是很‘寵粉’的。”李虹霏説,她希望能在一個輕鬆愉悅的網路氛圍裏,讓《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深入人心。

  “接地氣”的普法深入人心

  茶文森是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縣南詔鎮新村村監委主任、調解主任。作為一名基層的“法律明白人”,多年來他熱心於民間糾紛化解。

  “‘阿茶表’又來普法宣傳了……”這是大家最常聽到老百姓對茶文森的調侃。2021年以來,茶文森組織了30多場普法宣傳活動,充分發揮了作為“法律明白人”的宣教前沿作用。

  新村是縣城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特殊的地理位置讓當地的水資源保護顯得異常重要。為了提升村民的自覺性,茶文森組織舉辦一系列法律法規宣講活動,在田間地頭宣傳環境保護法和水污染防治法,讓村民了解了飲用水源地保護的重要性。茶文森説,通過普法小講堂、普法強基火塘會、彝族打歌等方式,有效提高了村民學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這些年,村裏的矛盾糾紛很少發生。2023年,茶文森榮獲“雲南省十優法律明白人”稱號。

  “預防和調處已發生的矛盾和糾紛,只是治‘標’,要想治‘本’還需抓好公民的普法學習教育。”茶文森説。

  作為一名本鄉本土的彝家漢子,茶文森充分發揮人熟、地熟、事熟優勢,圍繞群眾關心的電信網路詐騙、溺水、危險駕駛等熱點問題,用彝族白話腔“説法”。今年,茶文森走村入戶1100多次。他説:“要把法律法規融入‘嘮家常’中,把實用的、村民能聽懂的法律法規知識説給他們聽。”

  脫下軍裝,成為普法“護航人”

  在距離邊境約3公里的雲南省保山市騰衝市猴橋鎮猴橋村的國門新村,村“兩委”班子成員、今年27歲的傈僳族小夥蔡思敏一大早又帶著整理好的筆電出門了。

  他跟村民約好了要跟大家開個“火塘會”。幾條板凳、幾杯熱茶,面對面聊聊天、説説話。

  村幹部和村民同坐一條板凳,聊的是家長裏短、鄰里糾紛,話的是村裏的大小事務、政策法規、文明新風。蔡思敏説,這是用群眾自己商議的方式解決問題。

  最近,村民老竇的女兒考上了理想的大學。但讓老竇發愁的是,最近家裏遇到點事,一下子湊不齊學費,想請村裏幫忙給孩子申請助學貸款。蔡思敏記下了,這件事他要重點來辦。

  另外,村子裏的老余和老蔡家因為承包林的地界線問題産生糾紛,蔡思敏又成了調解員。大家聚在火塘旁,一起把事情説清楚了,爭取把矛盾解決在村裏。

  蔡思敏高中畢業後選擇了應徵入伍,在昆明服役5年。退役後做過生意,最後還是回到了老家,成為一名基層工作者。在矛盾調解、普法宣傳方面,他已有3年多經驗。像今天這樣的“火塘會”,他參加過很多場。

  蔡思敏説,不怕矛盾來,不懼事情多。這些年,村子裏不斷創新“火塘會”的形式,不管是在火塘邊,還在田間地頭、山林溝谷,只要有矛盾糾紛的地方,他們總是在關鍵時刻跟群眾站在一起。

  在騰衝市清水鎮,同樣是退伍軍人的80後普法工作者趙家清,不僅擔任清水鎮的副鎮長,同時還是該鎮三家村的黨總支書記。

  這位佤族青年從部隊退役回到村裏後,種過地、當過協警,還打算到市裏的公司去工作。2010年,三家村“兩委”換屆選舉,鄉里希望趙家清留在村子裏建設家鄉。趙家清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毅然決定留下來!

  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司莫拉”,佤語為“幸福的地方”),是一個有著500多年曆史的佤族聚居村落,曾經是“看寨不是寨,茅草壘成堆;夏恐屋漏雨,冬怕寒風吹”的“落後村”。10多年過去了,司莫拉佤族村早已大變樣——文化基礎設施完善,景色宜人,村子治理得井井有條,村民生活蒸蒸日上。作為佤族文化特色旅遊村,成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2022年,司莫拉佤族村還被評為“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趙家清説,這樣的發展成果,離不開清水鎮不斷完善的鎮村兩級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和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的普法宣傳體系。法治講座、文化展覽、普法主題禮品贈送……趙家清介紹,清水鎮通過多種方式在民族群眾聚集點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共創民主法治村”主題活動,用掌上學法、以案釋法、法律諮詢、法治講座等方式,倡導學習“不打烊”,面向群眾及遊客多樣化普法。“把法律的種子播撒到了人民心中。”趙家清説。

  讓趙家清感到振奮的是,現在司莫拉佤族村不僅有良好的法治氛圍,也正在實現自治、法治、德治的全面融合,社區環境穩定、村民幸福感更強。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