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出海“闖世界”!這裡的外貿企業正乘風遠航

2024-08-16 09:05: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今年上半年,浙江全省進出口總值2.56萬億元,比2023年同期增長7.8%,其中,出口總值1.90萬億元,增長8.6%,進口總值6625.9億元,增長5.5%。外貿進出口規模均創歷史同期新高,其中,船舶出口勢頭強勁。

  8月初(8月7日),在浙江臺州市椒江區的國營海東造船廠內,工人們正抓緊造船。船廠負責人介紹,過去船廠新造的船舶訂單以國內為主,從今年開始,船廠接到國外客戶的訂單越來越多。船廠的12個船臺上都是新建的船舶,其中,有6艘正在建設的出口船舶,訂單分別來自韓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希臘。

  國營海東造船廠廠長 李洋鋼:從去年開始,我們進行了大批量出口船的開建。目前同時在建有六條船,總共價值有1.3億美金。我們目前出口的手持訂單達到了8億美金,目前的訂單週期已經排到了2030年。

  造船業被譽為“綜合工業之冠”,産業鏈涉及50多個行業。借助地理優勢和船企實力提升,越來越多的國外船東將訂單投向浙江造船企業。記者從浙江省船舶行業協會了解到,上半年,浙江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分別增長59.6%、86.2%和54.1%,均高於全國水準。2024年上半年浙江船舶出口119億元,同比增長93.7%。以浙江省船舶出口的主要地區舟山為例,1—6月,舟山市共出口船舶88艘次,貨值達86.4億元,分別增長158.8%和126.7%。

  “綠色修船”助力船舶産業蓬勃發展

  不僅僅是造船,今年上半年,浙江修船成績也引人注目。隨著全球航運業脫碳政策的逐步推進,很多船東更換老舊船隻,或是對現有船舶進行減碳相關的綠色改裝,以符合新的環保監管要求,所以,增加造船訂單的同時,也為船舶修理産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在舟山一家修船企業內,記者看到,工人們正抓緊為不同船舶進行脫硫改裝、雙燃料修理,以及新能源改裝等“綠色”修船項目。據了解,上半年企業已完成了140余艘船舶修理,産值創歷年同期新高。

  舟山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修船管理部總管 趙宇:到目前為止,我個人負責的船隻,走一條來一條,基本上沒有休息的時間。對公司來説業務增加了、效益好了,那對我們個人來説,個人的錢包就鼓了。

  今年上半年,舟山口岸完成外籍船舶修理1176艘,産值63.5億元,同比增長10.6%,今年的産值有望再創新高。為保障船舶修理改裝業務向“綠”而行,當地海關針對豪華郵輪、LNG船、甲醇雙燃料船等高技術含量修造項目,量身定制監管方案,助力船企高端轉型、綠色發展。

  杭州海關所屬舟山海關監管三科科長 淩瓏:我們在服務方面貼合産業的需求,貼合它的生産過程時效性,確保船隨時能夠進、隨時能夠展開工作、隨到隨批隨動,打造更好的營商環境,把這種營商環境提升轉變成企業的競爭力。

  政企合力 破解海運“訂櫃難”

  儘管成績亮眼,但我們也看到,過去半年,全球海運價格飆升、艙位緊張、多國匯率波動等因素相互作用,全球外貿市場都受到較大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浙江的外貿企業如何渡過難關?

  走進位於浙江杭州臨平區的春風動力生産車間,多條生産線正加足馬力趕制來自菲律賓、墨西哥等十多個國家的訂單。今年上半年,隨著海外訂單的穩步增長,企業平均每天都有四五十個集裝箱發往海外。

  浙江春風動力股份有限公司單證物流部部長 方建:上半年我們出口四輪車同比增長了40%,兩輪車同比增長了10%,然後集裝箱大概出運了7700個大櫃,同比增長了27%。

  不斷增長的出口銷量,給企業的物流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原先與船公司簽訂的長期協議艙位,不足以覆蓋全部的發貨需求,必須拿到更多的臨時艙位。

  浙江春風動力股份有限公司單證物流部部長 方建:因為外貿訂單是在手的,然後生産線也是不停的。如果説貨物出口沒有集裝箱的話,我的貨物只能積壓在倉庫裏。

  然而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全球主力航線的運價大幅上漲,一個40英尺標準集裝箱的運費從年初的3000多美元漲至7月份的7000多美元,即便如此,企業還一度訂不到艙位,每天發出的集裝箱數量常常不足30個。為此,浙江多地採取措施,政企合力,共同破解海運“訂櫃難”。

  浙江春風動力股份有限公司單證物流部部長 方建:多方面去尋求這種資源的匹配,然後政府這邊也積極給我們匹配一些資源。他們組織了貨運資源對接會,我們在這裡面也匹配了一些臨時的艙位。

  在浙江寧波舉行的這場企業供需對接會上,浙江省內近千家外貿企業參加了會議,其中,年出口額超過5000萬美元的外貿企業有227家,各大國際航運公司、貨代企業帶來了近4萬個艙位。

  浙江省商務廳副廳長 陳志成:目前外貿企業在國際貿易過程中經常會面臨很多的不確定性,但是從我們浙江省的角度來看,我們一直有一個理念,盡我們所能,調動全社會的資源,來形成一個好的合力,來營造一個好的環境,來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