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有趣有實力!這些未來材料正在走向我們的生活

2024-08-09 08:25: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穿在身上的衣服能發電,汽車不光底盤、而是全身都有電池,還有特別“抗揍”的柔性護具,這些你想不想擁有?從高校實驗室,到工廠生産線,擁有它們不是夢,在未來材料的賽道上,這些新鮮又奇特的材料正在走向我們的生活。

  從實驗室到生産線 未來材料走向生活

  如果你喜歡看科幻電影,就會發現很多角色身上的戰衣充滿科技含量,是他們超能力的來源。內置的生命體徵監測系統讓角色在激烈的戰鬥中時刻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同時因為先進的儲能技術,也會一直能量滿滿。這些戰衣也成為他們保護自己的絕佳神器。儘管現實生活無法像科幻電影那般極致,但在科研人員的不斷探索下,整合電路材料、先進能源材料、生物醫用材料、新型顯示材料等未來材料正不斷涌現,應用場景也越來越豐富。

  你是否想像過,我們穿的衣服,背的背包不僅能儲存電能,還能隨時為手機等隨身電子産品供電?這樣的“科幻場景”,已經由復旦大學科研團隊變成了現實。不久前,他們在高性能纖維聚合物鋰離子電池以及電池織物的研究中取得了新突破,其原創性科研成果在國際上處於領先水準。

  眼前這些纖維布料,不僅柔軟透氣,像衣服一樣可以隨意揉搓和疊放,還能為手機等電子産品供電,之所以這麼神奇,是因為布料裏面“藏”著高安全性與高儲能性能的纖維聚合物鋰離子電池。由於傳統電池裏的有機液體電解質容易泄漏並有著火爆炸風險,復旦科研團隊便想到在纖維電池裏構建孔道,有效突破了安全性低的瓶頸,由此破解了柔性纖維電池産業化應用“最後一公里”的難題。

  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和纖維電子材料與器件研究院教授 彭慧勝:纖維電極我們讓它們裏面有孔道,那麼前驅體是液體,就像膠水一樣,它可以沿著孔道往裏面滲透進去。滲透進去以後,我們再通過化學反應,讓它從液態變成類似于果凍狀的凝膠電解質,這樣凝膠電解質就被穩定地固定在孔道裏面了,它就不會出來了,也不會有著火燃燒的安全隱患了。

  纖維聚合物鋰離子電池是一种先進能源材料,正是由於它具備了高安全性與高儲能性能,就可以在高低溫和真空環境中使用,甚至在遭受外力破壞,如水洗、變形、磨損、切割後,仍然可以安全穩定地為用電器供電,自身還可以進行迴圈充電補能。

  因此,未來在消防救災、極地科考、航空航太以及新能源汽車、虛擬現實設備、軟體機器人等多個領域,纖維電池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和纖維電子材料與器件研究院教授 彭慧勝:可以把它做成核心的材料,然後跟其他材料進行複合,複合以後可以做成汽車的車身、車頭、 車尾,它就不是光底盤的電池可以給它提供動力,它整個的車身、車頭、車尾全部是電池,整個電動汽車的續航能力就會非常遠。

  有趣未來材料 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未來材料還有哪些?它們會怎樣影響我們的生活?這些答案就在很多高校的實驗室裏,比如高分子材料、柔性超材料等等。下面就跟我們的記者走進高校實驗室,帶大家看看有趣的實驗,感受一下這些新材料的神奇之處。

  總臺央視記者 李晶晶:在我手裏的並不是一塊橡皮泥,但它卻可以和橡皮泥一樣可以隨意地揉捏,把它拉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它還能像液體一樣流動。雖然它外表看起來軟軟的,但只要有外力衝擊就會變得堅硬無比,甚至非常“抗揍”。這種神奇的物質就是西安交大團隊研發的奈米智慧吸能凝膠。利用它遇強則強的特性,這款防護材料主要用來製作護具,保護我們的身體在外力衝擊時不受傷害。

  我們再來做一個有趣的實驗,當雞蛋從一米的高處掉落會發生什麼呢?

  無保護裝置下雞蛋碎裂;我們再試一次,這次我們放入保護裝置,掉落的雞蛋會完好無損。

  奧秘就藏在這種高分子有機凝膠上,它是團隊研發的另一種防護材料。生活中,我們使用手機、平板等電子設備時難免意外掉落,導致螢幕碎裂,而這種新型的凝膠材料可以用來製作電子設備的柔性螢幕,成為靠譜的“螢幕衛士”。

  再來説另一種可穿戴的新材料,華中科技大學團隊就研發出一種特定的柔性超材料,可以彎曲,折疊,拉伸,壓縮,變形後仍能保持高效的光、聲、力的調控性能,可以把它製作成能夠矯正色盲的隱形眼鏡,這種材料具備高穩定性,高舒適度和低成本的優點,能提高患者對不同顏色的辨別能力,在未來的實際應用中具備很大的潛力。

  解決“轉化”煩惱 科技成果走向“生産線”

  高校實驗室裏藏著這麼多科技創新,怎樣讓它們從實驗室走向生産線,走進我們的生活中。

  在前面的短片裏,記者親身體驗了西安交通大學團隊高分子防護材料的實驗效果,現在,這粒科技創新的“種子”也已經成為“市場新寵”。

  張彥峰是西安交大高分子防護材料研發項目的負責人,為了提高成果轉化效率,他每天都在想方設法擠出時間,和科研團隊、生産企業,討論産品的完善方案。無論是在高鐵上,還是在實驗室裏,每次一説到他們的新材料,張彥峰都充滿激情。

  西安交通大學化學學院副院長 張彥峰:這種材料以後可以用在很多地方,比如説我們高鐵、飛機,風電葉片的一些貼膜。因為它在高速運動的時候會有很多侵蝕, 做成一個超強超韌的“鎧甲”,就能夠防止本體材料被侵蝕掉,做到綠色環保,符合未來的發展趨勢。

  儘管對研究成果很有信心,但怎麼讓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産線,張彥峰和團隊也曾遇到過“轉化”的煩惱。缺乏有吸引力的激勵機制“不想轉”,和缺乏有前瞻性的支撐體系“不會轉”,是很多高校科研成果轉化中的兩大堵點。

  針對這一問題,西安交大首先通過“先確權、後轉化”的模式,為科研人員從事成果轉化吃下“定心丸”,激發他們的創新創造活力和成果轉化積極性。

  西安交通大學化學學院副院長 張彥峰:我們學校出臺了雙肩挑的校管幹部政策,因自己的科研轉化而引起兼職兼薪,組織部和學校的黨委是可以進行批復和推進的。我們從制度鬆綁上來講,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的前提下,可以向外推廣自己的科技成果進行商業化運作。

  激發創造活力只是第一步,讓一顆科技種子,結出沉甸甸的果實,還需要很多“陽光雨露”。面對科技成果轉化中的資金壓力,學校幫助張彥峰團隊引入金融資本、種子基金、天使基金。如何圍繞創新鏈佈局産業鏈?在西安交通大學西部科技創新港的孵化機制中,張彥峰也找到了更優解,從原來的自建産線轉變為利用成熟産線。

  西安交通大學化學學院副院長 張彥峰:學校大力推進我們校企合作研究院的建設,我們現在跟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已經有197家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大的公司會給我們注入更多的經營管理、商業化、産業化的一些隊伍和經驗,大大促進了老師科創轉化的進度。

  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的步伐,科研人員既要能圍繞創新鏈佈局産業鏈,反過來,也要能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

  西安交大教授吳朝新一開始就瞄準了有機發光材料和封裝材料的市場,在學校的支援下,他成立了由“科學家+工程師”組成的高科技新材料公司,並積極和相關企業對接。針對手機産業鏈上手機折疊屏等柔性電子器件的封裝膠水材料被國外壟斷的情況,他們與國內的材料廠商密切配合、協同攻關,自主研發的有機薄膜封裝膠水實現了國産替代量産。團隊還緊跟市場反饋和客戶要求,加強技術迭代升級,滿足産業需求。

  西安交大電子與資訊學部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吳朝新:我們的優勢在於我們可以快速進行技術迭代,和我們的客戶密切配合,可以針對他們的要求協同創新,我們在他們的要求下實現了一些樣品之後,他們能夠迅速及時去評測,反饋給我們很多資訊,這些資訊就是我們不斷迅速迭代的一個依據。

  截至目前,他們已申請國內專利50余項,國際專利3項。吳朝新説,從實驗室走向生産線,從國産替代到科技創新再到技術引領,還離不開政府産業孵化等政策的支援。聚焦目前國際上最新的OLED顯示屏新型結構材料以及光刻膠,目前,他們正在緊鑼密鼓地新建佔地一百多畝的生産園區,預計明年6月投産。

  西安交大電子與資訊學部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吳朝新:高校的科研成果轉化,它引入了資本、引入了客戶、引入了産業、引入了技術,使得老師特別能了解市場、了解客戶,了解某些産業的一些需求,能夠及時調整自己的這種研究方向,而且依託高校,人才團隊的一些培養,技術迭代的這種創新都會得到更好的發展。

  (總臺央視記者 李晶晶 李兵 王殿甲)

[責任編輯: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