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校企合作 黨建助力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2024-07-02 09:2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北京7月1日電 題:校企合作 黨建助力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作者 國璇

  去年12月6日,由清華大學牽頭研發,與華能集團、中核集團共同建設的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範工程正式投入商業運作,這是全球首座投入商業運作的第四代核電站,標誌著中國在第四代核電技術研發和應用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準。

  談及這一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開花結果”的秘訣,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清華核研院”)黨委副書記童節娟表示,由清華核研院黨委和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核能源”)黨委倡導推動的“黨建促專項”系列聯合黨建活動,在促進高溫氣冷堆技術攻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重大專項先後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題,包括新型高性能核燃料、工業放大與工程技術試驗驗證以及關鍵設備的研製等。據清華核研院院長張作義介紹,示範工程15181台套核島設備中,有2201台是首臺套設備,其中660台繫世界首創,設備國産化率達到93.4%。在工程技術突破的同時,也首次以全尺度方式在商業規模的核電站上驗證了固有安全核裂變能的存在,具有重大的科學意義。

  核能是“大國重器”,要在全球核能科技創新中“殺出重圍”成為領跑者,除了技術層面的挑戰,也面臨工程能力要求高、經濟回報週期長、多方主體訴求各異、協調協同不易等難題。

  按照分工,清華核研院負責技術研發,中核能源承擔工程總承包(EPC)職責,參研參建單位涉及中核集團、華能集團、上海電氣、哈爾濱電氣、東方電氣、中鋼集團等一大批龍頭企業。示範工程的建設跨越近20年,涉及單位多,一些超乎預料的技術或非技術問題不斷出現,協調難度之大超過以往。

  如何凝聚共識、形成合力?清華大學黨委高度重視,與中核集團黨組一道,引領、支援核研院黨委、中核能源公司黨委,面向各參研參建單位發出了“黨建促專項”系列聯合黨建活動倡議書,號召大家開展跨單位、跨所有制、跨産業鏈的系列黨建聯學共建活動和黨建創新研究工作,加強黨的領導和體制機制創新,通過高水準黨建引領高品質合作、為重大專項實施保駕護航。

  從2019年到2021年,清華核研院、中核能源各黨支部,參研參建單位支部,在項目合作的同時舉辦了數十次聯合黨建活動。清華大學和中核集團還連續三年舉辦“黨建促專項”高層論壇,並進行“黨建促專項”專項總結表彰活動,大力發揮黨建的旗幟、引領作用,暢通溝通渠道,針對棘手問題進行研討和聯合攻關,強化共識,實現“1+1>2”的效果。

  童節娟告訴記者,在項目的關鍵節點,基層黨組織會共同成立攻堅小組、突擊隊,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他們經常交流,總結經驗,攜手“啃硬骨頭”。“‘黨建促專項’把大家凝聚到了鮮艷的黨旗下面,增強了各方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集中力量辦大事,共同服務國家戰略。”

  此外,合作之初,高校與央企在團隊文化和工作思維上的差異,也讓雙方難免産生分歧。例如,清華核研院的老師們出於學術研究的習慣,往往會對設計成果精益求精、反覆修改,而工程項目推進要求按時定稿,“最先進的並不一定是最合適的”。

  童節娟介紹説,為解決這一問題,雙方一方面通過聯合黨建活動加強交流,達成在堅持科技創新方向的同時,重視工程技術工作“合理可行、規範變更”原則的共識。同時,通過支援幫助中核能源員工攻讀清華大學核能與核技術工程碩士學位,建立師生關係和共同學習關係,增進雙方的信任和理解。

  “通過‘黨建促專項’,高校文化和企業文化在碰撞中交融,雙方建立了亦師亦友的深厚情誼,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高溫氣冷堆的技術創新和工程化、産業化工作團結拼搏、共同堅守。”童節娟説。

  在她看來,“黨建促專項”活動建立了“統一思想、加強溝通、優勢互補、共建共用”的黨建聯建工作體系,實現了示範工程建設和黨的建設雙促進、雙豐收和雙示範。“目前,高溫氣冷堆商業化推廣已拉開帷幕,聯合黨建轉入了‘黨建促産業鏈’的新階段,高品質黨建也必將在打造新質生産力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新征程上發揮重大作用。”

  “‘黨建促專項’活動大大推動構建了政、産、學、研、用高效協同的創新體系,有效化解了單靠市場機制無法化解的矛盾,對我國重大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具有借鑒意義。”童節娟總結。(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