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加快水運高品質發展 為交通強國建設注入強大動能

2024-06-27 10:37: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水運是我國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運量大、成本低、能耗少、污染輕的比較優勢,是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主要通道和關鍵節點,在交通強國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度重視水運工作,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為我國水運高品質發展指明瞭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來,我國水路運輸持續較快發展,水運建設投資保持高位運作。”6月26日,交通運輸部副部長付緒銀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2023年我國水路貨運量達到93.7億噸,首次突破90億噸大關。今年1—5月份,我國水路貨運量完成38.6億噸,同比增長7%;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3億標箱,同比增長8.8%。1—5月水運建設固定資産投資完成了786億元,同比增長7.2%。

  據付緒銀介紹,目前,一批水運重大項目建設正在穩步推進,平陸運河工程累計完成了335億元,3座大型樞紐均已進入了船閘主體施工階段;小洋山北作業區集裝箱碼頭項目去年開工以來已累計完成投資約45億元;長江幹線武漢至安慶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今年正式建成投用,實現了萬噸級江海船舶常年直達武漢,有力服務了中部地區的崛起。

  6月,交通運輸部印發實施了《關於新時代加強沿海和內河港口航道規劃建設的意見》,提出要加快建設國家港口樞紐體系,全面攻堅國家高等級航道,打通內河航運堵點卡點,實施內河水運聯通體系工作,高品質構建現代化港口與航道體系等政策措施。據付緒銀介紹,各地交通運輸部門正在以此為抓手,進一步加快水運規劃和建設,推進水運高品質發展。

  付緒銀錶示,目前,我國智慧港口正在逐步成為水運高品質發展的靚麗名片,一些領域已經實現從“跟跑”“並跑”到“部分領跑”的重要轉變。為奮力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努力當好中國式現代化的開路先鋒注入了強大的動能。

  近年來,我國持續深入推進碼頭裝卸設備、水準運輸設備以及堆場裝卸設備等自動化,在碼頭實現全面的自動化,智慧化技術創新這些工作在不斷推進,我國港口的自動化技術水準和應用規模總體位居國際前列。

  渤海之濱,岸線綿延。在河北滄州黃驊港區集裝箱碼頭,汽笛聲陣陣,遠洋巨輪列隊入港,集裝箱碼頭上,橋吊作業有條不紊。向遠處眺望,一艘艘運煤船正緩緩向遠方駛去。

  黃驊港是我國西煤東運、北煤南運的重要樞紐港口,也是我國最大的煤炭下水港。每天從陜蒙等煤炭主産區發出的150余列重載列車轟鳴而至,來到這個“旅途”轉机站。隨後,在不到24小時的時間內,60余萬噸煤炭將在這裡全部完成轉机,“乘坐”巨型運煤船轉運南下。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建成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有21座,自動化的幹散貨碼頭有28座,已建及在建的自動化碼頭數量位居世界首位。基於5G技術的新一代自動導引車、無人集卡等智慧化水準運輸設備率先投入使用。

  以集裝箱吞吐量世界排名第一的世界集裝箱第一大港上海港為例,以前配載一艘船需要4個小時,現在隨著資訊技術發展應用,5分鐘左右就可以完成一條船的配載工作,大大節約了時間,提升了效率;以前需要人工駕駛運輸車輛,現在已經開始規模運用自動駕駛車輛。

  “我國各個港口大力推進碼頭專業化、智慧化改造,進一步提高了港口的作業效率。”付緒銀指出,我國“北煤南運”的重要港口黃驊港,通過自主創新,港口實現了全流程的自動化作業和現場的無人化作業,裝船效率顯著提升,輔助作業時間也大幅壓縮,現在船舶平均在港時間縮短了2天左右。船舶運作週轉效率的提高,為航運企業、港口企業的降本增效都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付緒銀指出,下一步,我國將加快完善頂層設計和標準體系,研究建立智慧港口評價體系,大力推進傳統碼頭智慧化改造,持續提升港口服務智慧化水準,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為水運高品質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