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聚焦海峽論壇)臺灣教師的閩南文化情結:不管什麼腔調,都是同一種母語

2024-06-16 09:1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廈門6月15日電 題:臺灣教師的閩南文化情結:不管什麼腔調,都是同一種母語

  作者 葉秋雲

  出生於臺灣高雄,祖籍地在閩南地區,李姿瑩從小浸潤在閩南文化裏,對閩南文化十分熱愛。

  “很多人説閩南文化的精神是‘愛拼才會贏’,可是我在這裡看到的是蘊含了更多的包容性和團結性。”15日在廈門舉行的第十六屆海峽論壇大會上,閩南師範大學臺灣青年教師李姿瑩分享了她的兩岸故事。

  李姿瑩與漳州結緣,也與閩南文化有關。2013年,還是研究生的李姿瑩參加了閩南師範大學主辦的海峽兩岸青年閩南文化研習營。“這是我研究閩南文化以來,第一次踏上閩南這塊土地。”

  短短幾天,李姿瑩欣喜發現,漳州與臺灣有非常相似的風土人情,給她一種回家的感覺,非常的親切。“那一週的活動,除了讓我對閩南從一種模糊的概念開始有了真切的新感受外,我還結識了很多好朋友。”

  李姿瑩提及的“好朋友”,其中一位便是她的丈夫徐雁飛。海峽兩岸青年閩南文化研習營期間,漳州詔安小夥徐雁飛擔任研習營活動的導遊,與李姿瑩就此相識,之後相知、相愛。

  2018年9月,從臺灣成功大學中文系博士畢業後,李姿瑩追隨著愛情的腳步,入職閩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民間文學、閩南民俗等課程。次年,她與徐雁飛組建了兩岸婚姻家庭。

  在閩南師範大學,李姿瑩還給學生上戲曲研習課。此次論壇大會上,她在發言中表達了對歌仔戲的熱愛。她説,歌仔戲根在大陸,起于臺灣,流傳于兩岸。

  “我雖然不是歌仔戲出身,但我很愛看戲。”出於這份熱愛,李姿瑩開始劇本創作、研究和學習演出,並把這份熱愛帶給學生,“希望把這麼有趣和美好的文化傳承下去”。

  2021年,李姿瑩創作的歌仔戲《開漳聖王傳奇》在漳州市漳浦縣上演。由閩南師範大學戲曲協會學生出演的這出閩南語歌仔戲,為兩岸共生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增添了不少青春與傳承氣息。

  “我的學生們很有趣,因為他們來自天南地北,很多根本不會講閩南語,所以他們的閩南語會有泉州腔、廈門腔、漳州腔等。”李姿瑩説,不管是什麼腔,都是同一種母語、同一種文化。“作為一名教師,看到學生們充滿成就感的眼神,我覺得這就是閩南文化新的傳承。”李姿瑩説。

  來漳州近六年,李姿瑩已視這裡為第二故鄉。“漳州的古城老街、閩南美食,熟悉的鄉音,親切的街坊鄰居,還有我最愛的家人,這一切都讓我深深愛上這個第二故鄉。”

  在李姿瑩看來,閩南文化在兩岸共生共榮,承載著兩岸民間藝術文化的精華,見證著兩岸人民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結。

  李姿瑩表示,將長期致力於閩南文化的研究,努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搭建文化的橋、心靈的橋,讓兩岸同胞越走越近、越走越親”。(完)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