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乘“數”而上 向“新”而行

2024-05-27 16:16: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福州5月25日電 (記者 龍敏)正在福建福州舉辦的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與會人士聚焦“釋放數據要素價值,發展新質生産力”的峰會主題,縱論數字技術發展的未來趨勢,謀劃數字世界構建的美好願景。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深入發展,資訊和能量融合創新縱深推進,數據、算力、人工智慧共同構成新質生産力的重要驅動因素。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指出,高品質數據、高性能算力、高水準演算法的系統整合、融合創新,加速經濟社會發展從“+AI”向“AI+”邁進。中國移動期待與社會各方攜手並進,共同推動數字技術協同創新運用,促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擴容提速,打通數據資源大迴圈堵點,為數字中國建設注入新動能。

  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扮演了基礎性戰略資源和關鍵性生産要素雙重身份,成為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基礎、提高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支撐、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中國電科董事長王海波建議,強化數據要素驅動,有力賦能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把握前沿技術趨勢,加速佈局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堅持開放協同的理念,構建融通發展的數字産業生態。

  數字經濟的發展,關鍵是要充分挖掘、釋放數據的生産要素價值。在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産業事業群CEO湯道生眼中,科技創新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基礎,應用場景是數字中國建設的獨特優勢,數字業務出海是拓展增量市場的必由之路。

  湯道生介紹,騰訊以紮實的技術,性能卓越、自主可控的産品,構築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石。目前已發佈了全鏈路自研的混元大模型,語言與推理能力和專業領域覆蓋都處於國內與國際大模型領跑梯隊。

  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也認為,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核心要素。他説,中國電信將重點攻關異構雲調度、智算網路、雲網作業系統等卡點技術,為算力資源高品質供給持續貢獻創新方案。在人工智慧、量子、網路領域,持續攻關通用大模型和量子計算雲平臺,加快6G網路架構與標準研究,積極搶佔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

  去年華為公司正式發佈了盤古大模型3.0,定義為“解難題、做難事”,真正解決行業難題,創造行業價值。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中國地區部總裁曹既斌説,AI應該更多地賦能千行萬業。華為將積極沿著這條路,與眾多夥伴、客戶一起開展大模型的創新應用實踐,在網路基礎設施管理、算力基礎設施、數據流通基礎設施三大領域,通過系統架構創新,打造AI應用“百花園”的“黑土地”。

  螞蟻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井賢棟介紹,下個十年,將聚焦人工智慧和數據要素技術,以更大力度投入科技創新。“希望讓AI像掃碼支付一樣便利每個人的生活,為老百姓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井賢棟説,螞蟻將通過三個“管家”,推動AI服務普惠化,同時通過規模化的應用,不斷拉練和提升底層模型能力。

  雖然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數據要素價值釋放拓展了空間,但仍需注意網路安全風險。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關村實驗室主任吳建平説,數據安全是保障數據要素市場有序發展的必要前提,要提升安全的技術保障水準,在數據要素流通各環節交叉應用人工智慧、區塊鏈、隱私計算等,建設安全可信的數據基礎設施,發展可信的數據空間,為數據要素流動安全合規提供技術支撐。

  吳建平建議,促進數據跨境流動,已成為推動國際貿易、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要以高水準的開放積極應對,進一步加強數據流動的安全風險評估,強化數據跨境流動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增強數據安全預警和溯源的能力。

  全國政協委員、奇安信董事長齊向東表示,高品質的數據是驅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核心要素,要堅持“發展為先、安全護航”,以促發展為終極目標,推動數據要素高效流通。奇安信積極推動安全數據釋放“乘數效應”。一方面,通過安全數據賦能AI,提升自身安全能力、千行百業的生産力;另一方面,堅持安全數據要素化,深入挖掘數據價值,推動行業創新發展,護航國家社會安全。

  齊向東説,要以促發展為最終目標,整體性構建數據安全合規保障體系,讓數據要素更好地應用在工業、農業、金融、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發揮出更大的乘數效應。(完)

[責任編輯:黃曉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