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升降”之間顯“智慧” 醫療服務價格試點改革促公平、提水準、惠民生

2024-05-23 10:07: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國家醫保局近期公佈,內蒙古、浙江、四川3個省份將作為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省份,開展全省試點。此前,已在江蘇蘇州、福建廈門、江西贛州等5個城市進行試點。兩年多來,試點城市已按新機制平穩實施2輪調價,分別涉及1398項和5076項醫療服務價格,一批技術勞務價值“含金量”高但價格處於低位的項目價格上調,包括護理、手術、治療、中醫等,同時設備物耗佔比為主、費用影響大的檢查檢驗類項目價格有所下降。

  作為首批試點城市之一的蘇州,試點改革幾年,給患者、醫療機構、醫生帶來了哪些變化?記者在這裡進行了調查採訪。

  家住蘇州工業園區的牛先生平時工作繁忙,為了儘量不耽誤工作,他選擇到就近的星海醫院進行體檢。沒想到一套流程下來,不僅節約了時間成本,檢驗的費用還便宜了不少。

  記者了解到,從今年3月1日起,蘇州降低了13項全市服務量大的檢驗項目費用,平均降幅20%,每年將節省醫療費用約4826萬元。其中,B型鈉尿肽前體測定全市服務量達32.64萬人次,僅這一項每年或將節約醫療費用1632萬元。

  除了推進醫療機構分級定價,蘇州市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對一些歷史價格長期偏低,不能體現技術勞務價值的項目進行調整。如骨髓活檢術的醫療服務價格由過去的65元調整為124元,漲幅91%;斷指再植術由過去的1800元調整為3275元,漲幅82%。此外,蘇州還將技術難度大、風險程度高的手術項目納入調整範圍,調整的手術項目佔比約60%,並對四級手術優先調整,共調整四級手術項目110項,佔比約13%。如食管癌根治+結腸代食管術,從原先的3300元調整為現在的7034元,漲幅113%。調整後,醫保仍按甲類項目全額報銷,上漲費用全部由醫保基金支付,患者的個人負擔沒有增加多少。

  蘇州市立醫院黨委書記張洪表示,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對醫院整體的影響還是非常深遠的,首先通過價格的調整來進一步體現醫務人員勞動的價值,這樣可以進一步推動或者保證醫院的良性運作。

  通用型項目同城同價 體現醫護勞務公平

  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由於地域等原因,醫療服務價格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定價。通過調整醫療服務價格促進基層醫療機構發展,讓群眾看病方便,是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重點目標之一。繼續來看報道。

  在蘇州醫療價格改革中,護理費、輸液費、換藥費、床位費,這類以勞務或物耗為主、均質化程度高的通用型項目實現同城同價。

  記者走訪蘇州的幾家醫院發現,部分通用型項目價格有了明顯的變化。如護理費,在改革前,一級護理費在三級醫院為40元,二級醫院為35元,一級醫院為21元,改革後,所有醫療機構統一執行40元。而輸液費方面,原來在三級醫院為10元,二級醫院為8元,一級醫院為7.2元,改革後,所有醫療機構統一執行為10元。

  蘇州市姑蘇區婁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陸崇君稱:“醫療價格實行同城同價,我們基層醫療服務機構的醫務人員也能夠比較主動地去學習,還有開展一些像護理、中醫等適宜在基層開展的服務項目。”

  截至目前,蘇州市已實現1058個均質化程度高的項目同城同價,縮小了2130個手術項目等級價差,兩項共增加基層醫療機構收入約2.53億元。

  蘇州市醫療和保障局局長施燕萍稱:“我們通過同城同價引導更多的優質醫療資源能夠下沉到基層,鼓勵基層醫療機構為此提供更多更優質的醫療服務,從而方便患者在基層就醫,增加老百姓的獲得感。”

  醫療機構參與報價 優質服務享受更優價格

  在過去,除了財政投入外,公立醫療機構的收入主要靠藥品差價、醫用耗材差價和醫療服務費用。隨著藥品耗材零差率銷售、集中帶量採購等措施落地見效,公立醫療機構對醫療服務收入的依賴程度逐年加深。那麼,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對於醫院的收入會産生怎樣的影響呢?

  在蘇州市立醫院的會議室裏,一場有關複雜型醫療服務項目報價的論證會正在進行,來自燒傷、康復、心血管內科等科室的醫護人員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在這場事關自家科室的醫療服務項目能否納入改革範疇的論證會上,各個科室的相關負責人提出了各自需要調價的醫療項目以及調價的理由。在醫療服務價格改革過程中,政府部門充分尊重臨床意見,對改革的範圍進行充分論證。

  蘇州市立醫院醫保辦公室負責人卞榮娥稱:“我們通過討論會,遴選出來了500多項複雜型的項目,給出了報價建議。這些項目其實對於臨床的醫療技術的創新和進步以及醫療品質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提升醫療行業整體為人民健康服務的水準。”

  蘇州施行平衡總量分配原則,2022年首輪調價側重於7年沒有調整的通用型項目,通用型項目分配總量佔調價總量的60%。2023年調價側重於複雜型項目,複雜型項目分配總量佔調價總量的60%。通過建立常態化的醫療服務價格總量調控和動態調整機制,讓醫療服務價格調整進入標準化和規範化軌道。

  蘇州市醫療和保障局局長施燕萍稱:“在群眾可接受、醫院可發展、基金可負擔之間,有升有降動態調整醫療服務的價格,逐步理順醫療服務價格的結構,為全國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貢獻我們蘇州智慧。”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