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魚燈閃耀寧海灣:揭秘魚燈背後的百年傳統
中新網寧波2月17日電 (方堃 吳立高)扎骨架、披棉布、繪魚鱗……2月16日,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強蛟鎮尤氏古戲臺人來人往,眾多村民遊客圍在一起製作出形態逼真的寧海灣魚燈,為即將舉行的元宵魚燈節活動做準備。
魚燈寓意年年有餘,吉祥如意。強蛟鎮地處寧海灣畔,當地村民世代耕海牧漁。相傳,古時村民出海頻發災難,為求平安,村民以海中魚類為樣本,製作出形神兼備的魚形綵燈,以此寄託平安吉祥、滿載而歸的殷殷期盼。
漁村村民正在製作魚燈。 童俊霖攝
每年春節期間,村民們都會將自製的精美魚燈挂在家門口,並於元宵節前夕舞動魚燈,成群結隊巡遊,這個傳統在當地已經延續了數百年。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些魚燈由魚頭、魚身和魚尾三部分組成,可以靈活擺動。舉魚燈之人可以通過左右搖擺、前後進退等動作,模倣魚兒在水中游弋的各種姿態。
靈活的龍形魚頭、金光閃閃的鱗片、舞動的大尾巴,一盞盞形狀各異的魚燈萌態十足,吸引不少遊客前來觀賞拍照。這些魚燈,最大的長至4米,最小的也有幾十釐米。琳瑯滿目的魚燈,古色古香的戲臺,強蛟鎮處處洋溢著年年有“魚”的喜慶氛圍。
孩子們正在舞動魚燈。 童俊霖攝
“魚燈好看,但整個製作過程並不簡單。”漁家“巧娘”尤婷婷介紹,魚燈是傳統手工藝品,魚身用竹篾編制,魚皮用宣紙製作,做好一盞魚燈需要經過扎骨架、蒙布定型、勾勒線條、彩繪魚鱗等十多道工序。
“按我們當地習俗,過了‘十四夜’,整個春節就過完了,漁民在這一天后就要出海謀生。”尤婷婷介紹,每年元宵節,村民們都會舞起大小魚燈,在大街小巷穿梭游動,現已發展成為當地一項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動。
據悉,今年春節假期,當地將舉辦“魚龍出海強蛟奇妙夜”元宵活動,開展“魚龍鬧藍灣”“藍灣開遊”“綠島祈福”“漁娃迎燈”“魚燈送福”“大魚出海”等六個篇章巡遊。屆時,寧海灣將被成千上萬盞魚燈點亮。為了迎接前來觀賞的各地遊客,當地村民還會用海鮮和其他食材製作各種美食,讓人們在歡聲笑語中品味佳肴、共度佳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