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漢學家堶阿根廷漢學家伍志偉:海外華人常通過中國龍講述“我是誰”
承載著厚重歷史與文化意義的春節,在2024年更顯得意義非凡——這是聯合國確定其為假日後的首個春節,也是中國十二生肖中最為特殊的瑞獸“龍”年。阿根廷漢學家伍志偉(Gustavo Ng)近日在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時表示,海外華人借助不同的動物形象、美學符號等來講述自己,表達自己的身份認同,在所有表達方式中,佔主導地位的身份象徵是中國龍。海外華人常通過中國龍的各種存在形式和符號來講述“我是誰”。
“對龍的身份認同,將華人連在一起”
鑒于語言不同,生活在海外的華人怎樣向當地人講述“我是誰”?是通過十二生肖、國畫書法,還是大紅燈籠、國潮漢服?伍志偉表示,海外華人常常十分自豪地向當地人展示中國龍的各種符號。他舉例說,他們裝飾房屋時,會使用含有中國龍元素的物品;送當地朋友禮物(譬如臺歷)時,會出現龍的形象;慶祝各種中國農歷節日時,會組織舞龍表演、龍舟比賽等活動。
在伍志偉看來,海外華人希望借助龍傳達至少兩層含義:一是“這就是我們中國人,是龍的傳人”,二是“對龍的身份認同,將我們所有華人連在一起”。通過這些信息,華人社區成功地讓中國龍與當地主流文化認知中的龍區分開來。因為在有些國家,當地人認知的龍有許多是邪惡的怪物,甚至是惡魔的化身,但中國龍被看作是有益于民眾、有益于世界的仁愛友善的存在。
“生肖運程書”成了阿根廷暢銷書
當今世界,許多國家的民眾對中國生肖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阿根廷就是其中之一。阿根廷人盧多維卡·斯奎魯(Ludovica Squirru)近30多年來每年出版一本有關生肖運程的圖書。在很多年里,這本生肖運程書成為當年的暢銷書,中國生肖文化在海外受歡迎的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中國生肖文化是一種民間智慧,代代相傳。”伍志偉本人也出版了4本與生肖有關的圖書,通過對中國生肖文化和佔卜術的相關研究,他對龍以及屬龍的人的性格特徵有著自己的獨到解讀:“龍懷有宏大的信仰和執著的信念,這使得屬龍的人行為堅定,他們有充分的自信賦予人生不一般的意義和價值。他們天生就具備知曉現實世界的一切智慧,也就是說,他們生來就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涇渭分明。”
基于此,伍志偉認為,屬龍的人傾向于對世界本來的樣子做出理性判斷,以區分對錯,然後果斷採取行動去改變他們認為錯誤的事物,在現實世界里追求盡善盡美的境界,努力讓身邊人多多獲益。而正是這種篤定的信仰,賦予屬龍的人一種吸引力和凝聚力,同時也激勵著他人,因此屬龍的人很容易被他人推選為領導者。
伍志偉表示,生肖文化可以成為其他國家了解中國的一扇“窗口”。由于各種偏見和某些西方國家的反華宣傳,某些國家的民眾在某些領域對中國存有誤解,有所排斥,而借助生肖文化可以比較容易地與這些國家的民眾溝通交流,讓他們能夠了解到中國根本不是所謂的“威脅”,而是一個熱愛和平、熱情友善的國度。
“十二生肖文化站”歡慶中國年
在拉丁美洲,許多國家都會舉辦春節慶祝活動,比如巴拿馬自2022年起,將中國春節定為全國性節日。阿根廷也不例外,而且具有一定代表性。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市中心的地標性建築方尖碑已連續多年點亮“中國紅”,慶祝中國春節;每年都會舉行大型春節慶祝活動,而前來參與活動、分享祥和喜樂的當地民眾數量也逐年攀升,近年來達到近20萬人。不僅如此,春節慶祝活動也已逐漸擴展至阿根廷的其他城市。
伍志偉介紹,除每年例行的“歡樂春節”慶典活動外,今年阿根廷還將舉辦“中國新年之路”活動,途經“十二生肖文化站”。“龍站”設在中國城,民眾可欣賞舞龍、傳統樂器表演,現場感受中國書法魅力;“兔站”設在薩爾塔省劇院,上演極具中國特色的川劇表演;“牛站”設在馬德羅港,舉辦精彩的龍舟比賽;“猴站”則是線上活動,民眾可通過流媒體平臺參與,等等。
伍志偉繪聲繪色地談到在阿根廷慶祝中國春節時的生動場景:“節慶期間,可以看到舞龍舞獅表演,和在中國一模一樣……孩子們通常坐在父母的肩頭上,爭先恐後地嘗試著去觸碰舞龍的尾巴,借此希冀獲得一整年的好運。阿根廷人認為這是來自中國和中國人的珍貴禮物,是一份讓人著迷的瑰麗禮物。”
聯合國最近將中國春節定為聯合國假日,在伍志偉看來,這是對中國向全世界友好分享自己傳統文化的認可,也推動了對其他國家及文化的認可。“在過去幾個世紀,美國和某些西方國家將其文化強加于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化中,蔑視、壓制或溶解其他國家的文化。認可擁有幾千年歷史的中華文化的重要性、重視中國燦爛歷史文化的豐富性,等于打開了尊重和重視世界各地民眾所創造的所有文化的大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