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館”窺網際網路

2023-11-10 15:58:00
來源:潮新聞
字號

  日前,在2023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召開之際,全球首個以網際網路為主題的大型科技館——烏鎮世界網際網路科技館正式對公眾開放。

  這座總建築面積4.3萬平方米的全新展館,將科技感與故事性緊密相融,講述著網際網路發展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同時呈現一個“365天永不落幕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

  那麼,走進烏鎮世界網際網路科技館,我們可以感受到怎樣的“網際網路發展史”和“烏鎮十年”?又能看見怎樣的未來數字世界?

  

  近年來,各類極具未來感的科技館頻頻亮相,它們不僅是為了打造一些視覺效果,而是想讓人們了解一個國家、一座城市或一個産業的整體規劃、發展以及未來走向。

  全新開放的烏鎮世界網際網路科技館,有哪些值得一看?

  重溫“網事”,又觀照現實。正如有人説,網際網路是一個由“0”和“1”代碼構成的虛擬世界,但它又與每個人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這也成為了烏鎮世界網際網路科技館展陳設計的關鍵。

  觀眾可以看到,有6個常設展區將精彩“網”事娓娓道來。比如,在“網際網路創新全球共同平臺”展區,可以回顧世界網際網路大會誕生、發展並成長為新型國際組織的十年曆程,還能重溫峰會十年結出的果實;而在“網際網路凝聚人類共同命運”展區,全球百餘位對網際網路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傑出人物,以及他們的相關事跡都得到展示。

  具象呈現,可觸摸未來。展館中陳列了130多件頗具“網感”的實體展品,比如全球第一款圖形界面電腦Lisa電腦、中國第一台路由器等,讓人們的網際網路記憶有了具象展現。雲課堂、遠端醫療、網路尋親、整合辦理的數字政務……數字文明展示內容,以其特有的溫度關照著每一個人。

  在烏鎮世界網際網路科技館,僅僅是看還無法滿足人們對網際網路的憧憬,新奇的互動更讓未來“觸手可及”。比如“網際網路慧聯空天地海萬物”展區,通過先進的LED顯示技術與沉浸式體感交互,讓未來網際網路連接太空、天空、地面、海洋的綜合場景如同現實,讓人身臨其境,引發無限暢想。

  “一綠到底”,更連結全球。在這裡,先進的理念與技術得以應用和推廣。烏鎮世界網際網路科技館擁有為其量身打造的低碳方案,整個科技館日常的基礎照明需求通過頂部光伏板發出的電就能夠滿足。以科技館為代表,本屆烏鎮峰會也首次實現100%綠電供應,其中烏鎮西柵景區和“網際網路之光”博覽中心等場館綠電供應量預計超過50萬千瓦時,相當於減少碳排放量380余噸。

  在這裡,還可以觸摸全球網際網路發展的脈搏。科技館裏巨大的機械翻轉墻展示著全球網際網路發展的重要數據,多個會議廳、報告廳也將為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企業家、政府官員等,提供對話交流的平臺,從而推動全球更多網際網路新産品、新技術、新應用在“烏鎮首發”。

  

  勾勒網際網路發展進程的烏鎮世界網際網路科技館,讓人感受到歷史的縱深。走進第一展區——“網際網路創新全球共同平臺”展區,映入眼簾的是烏鎮峰會從誕生到成熟的十年曆程。

  從“互聯互通共用共治”到“發展數字經濟促進開放共用”,再到“邁向數字文明新時代”等,歷屆峰會主題的變遷被一一呈現。細數往屆峰會,不難看出一條清晰的全球網際網路發展脈絡。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有一個觀點:任何新事物都需要許多前期工作。你需要別人的理解,建立共識。這句話在烏鎮峰會的誕生上同樣適用。中國首倡舉辦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並非“腦洞大開”,而是有著廣泛的共識基礎。

  2013年“棱鏡門”事件爆發後,美國實施網路攻擊、網路監聽的事實暴露在世界面前。各國更加深刻認識到網路安全的緊迫性,並因此堅定了推進全球網際網路治理體系變革的決心。在這樣的背景下,與各國共同探討全球網路空間治理,也就成了烏鎮峰會的責任和使命。

  2014年至2015年的兩屆烏鎮峰會,中國提出了“互聯互通共用共治”的發展主題和“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命題。2016年起,全球經濟步入低速增長軌道,復蘇乏力,各國寄希望於數字經濟實現“逆風翻盤”。烏鎮峰會一直將數字經濟作為重點議題。比如2016年首次舉辦“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發佈活動”,展現了數字賦能全球發展的潛力;2017年又將“發展數字經濟促進開放共用”列入主題。

  近年來,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平臺壟斷、個人資訊濫用、演算法剝削、網路暴力等網路空間的失序行為也呈上升態勢。這説明數字技術的發展與數字規則的建立沒有完全同步,因而陷入創新與治理難以平衡的“科林格裏奇困境”——當一項技術已經成為整個經濟和社會結構的一部分,對它的控制就變得十分困難。因此,近年來,烏鎮峰會主題出現一大顯著變化,關注數字經濟的同時,更加聚焦發展數字文明和共建網路世界。

  走過十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始終與時偕行。每當世界網際網路的年度盛會指向“烏鎮時間”,都試圖推動著一輪新的創新與變革。

  

  烏鎮世界網際網路科技館不僅訴説著網際網路發展的過去,也“劇透”著一個包容、普惠、有韌性的數字世界,這也是今年烏鎮峰會的主題。值得思考的是,一個包容、普惠、有韌性的數字世界,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數字世界?筆者有三點想法。

  比如,在這個數字世界裏,不再是“零和博弈、贏者通吃”。在科技館的入口處,鐫刻著國家主席習近平向首屆烏鎮峰會所致的賀詞:“網際網路真正讓世界變成了地球村,讓國際社會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上世紀70年代,“網際網路之父”溫頓瑟夫和羅伯特卡恩沒有申請TCP/IP協議的專利,而是將其無償開放給世界。從誕生之初起,網際網路蘊含著開放共用、平等協作的精神。因此,作為國家主權自然延伸的網路主權,包括各國在自己網路主權範圍內選擇網際網路發展道路、管理模式和公共政策的權利,都應該得到充分尊重。

  對於個別國家動輒封鎖圍堵,對他國實施網路攻擊,並將其美化為“資訊共用”的做法,須旗幟鮮明地予以反對。堅決捍衛網路空間平等的發展權、參與權、治理權,那麼世界各國共用網際網路發展成果的願景才能照進現實。

  比如,在這個數字世界裏,網路空間絕不是“法外之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依法治網作為基礎性手段,繼續加快制定完善網際網路領域法律法規,推動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確保網際網路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作。

  網際網路發展的未來是要建立起一套全新的規則和制度體系,並且讓運用網路的每個個體都能敬畏這些規則和制度,如此人類才能擁有一個更好的數字世界。近年來,運用法治手段構建和維護網路空間良好秩序,已在世界範圍內贏得共識。比如今年5月,歐盟監管機構給美國元宇宙平臺公司開出13億美元罰單,這也是第一家根據歐洲隱私法規被勒令關閉跨大西洋用戶數據流的美國科技巨頭。

  比如,在這個數字世界裏,“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著辦”。從2012年到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從11萬億元增長到50.2萬億元。事實上,世界許多國家數字經濟發展都持續提速。良好的發展前景,帶來的也包括日益激烈的競爭,網路謠言、駭客攻擊、網路詐騙等問題層出不窮,網際網路治理已成為全球共同難題。

  唯有共同治理,方能贏得未來,這也正是烏鎮峰會的一個初衷。“發揚夥伴精神,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著辦”,只有各國加強網路空間的交流與合作,形成制衡單邊霸權的更強大力量,方能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這兩天,烏鎮峰會“十年之約”如約而至,正如有人用“實打實、沉甸甸”來形容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的“烏鎮十年”。未來的“烏鎮時間”、未來的數字世界,還有更多精彩等我們“開箱”。

[責任編輯:黃曉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