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著力繪就祖國北疆發展新藍圖

2023-11-10 08:52: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推動內蒙古高品質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

  著力繪就祖國北疆發展新藍圖(權威發佈)

  近期,國務院印發《關於推動內蒙古高品質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11月9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發佈會,有關部門和地區負責人介紹相關情況。

  “內蒙古地處祖國北疆,發展潛力巨大,戰略地位重要。”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常務副主席黃志強介紹:內蒙古草原、森林和濕地面積分別佔全國的20.5%、10.3%和8.6%,其中森林面積全國第一,草原面積全國第二;橫跨“三北”、地近京畿,邊境線4200多公里,是祖國的“北大門”和首都的“護城河”;風能資源全國第一、太陽能資源全國第二,外運煤、外送電和新能源發電量均居全國第一;糧食産量全國第六,牛奶、羊肉、牛肉和羊絨産量全國第一,是名副其實的“糧倉”“肉庫”“奶罐”“絨都”;擁有對外開放口岸20個,公路口岸貨運量全國第一。

  “《意見》對內蒙古提出五個戰略定位,包括‘兩個屏障’‘兩個基地’‘一個橋頭堡’,即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國家重要農畜産品生産基地、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意見》還就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提出2027年、2035年兩個階段目標。其中到2027年的目標是,綜合經濟實力進入全國中等水準,城鄉居民收入達到全國平均水準,産業結構優化升級,防沙治沙成果顯著,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作用充分發揮,‘模範自治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等。”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郭蘭峰介紹,《意見》具有突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突出發揮內蒙古優勢産業特色、突出服務國內國際雙迴圈、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等特點,“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與各部門一道做好溝通協調和跟蹤服務,全力支援內蒙古落實好《意見》。”

  內蒙古是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國家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門戶。“近年來,我們積極參與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和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去年,全區口岸進出境貨運量5842.2萬噸,增長14.7%;進出境中歐班列7337列,增長19.1%。”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鄭宏范表示,將從三方面發力推動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提質升級,“一是強化開放大通道建設,以滿洲裏口岸和二連浩特口岸為基礎,構建內連京津冀、外接俄蒙至歐洲的開放大通道;二是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提升互市貿易區、綜合保稅區等平臺功能,深化與蒙古國、俄羅斯的經貿合作;三是加強區域協作互動,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強與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互惠合作。”

  “內蒙古資源富集、工業基礎較好,是國內重要的原材料和中間産品生産基地。今年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6%,工業發展勢頭良好。”工業和資訊化部規劃司司長陳克龍介紹,《意見》就推動內蒙古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進行了專門部署,工業和資訊化部將從加快推動産業創新發展、加快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新型基礎設施佈局建設等方面支援內蒙古産業高品質發展。具體舉措包括:推進國家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高水準建設;支援鋼鐵、建材、有色金屬等行業開展節能減污降碳技術改造,支援高品質建設高鋁粉煤灰綜合利用示範基地、鄂爾多斯現代煤化工産業示範區;支援內蒙古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和推廣應用,引導光伏製造規範有序發展,支援民用航空産業發展等。

  內蒙古是我國重要的農畜産品生産大區,生産全國19%的牛奶、15%的牛羊肉、5.7%的糧食和4.6%的油料。“《意見》對內蒙古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産品生産基地作出系統部署。”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負責人潘揚彬表示,將會同有關部門從四方面抓好落實:一是建強設施夯基礎,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發展設施農業;二是科技創新提産能,推動育種創新、技術整合;三是産業壯鏈增效益,大力發展農畜産品精深加工,創響一批“蒙字號”品牌;四是深化改革激活力,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鞏固和完善農村牧區基本經營制度,壯大農業經營主體。

  “內蒙古將把落實《意見》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持續推進、久久為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力量、展現擔當。”黃志強表示。(人民日報 記者 劉志強)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