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烏鎮之變:“觸網”十年 不止水鄉
沉棹隨波緩緩移,曉風吹醒醉還癡。白墻黛瓦,烏篷船搖,水若玉帶,橋如環扣。漫步于嘉興桐鄉烏鎮,青石板巷,質樸悠長。枕水而眠,輕推木窗,時間仿佛在槳聲中靜止。
慢下來,擁有一個烏鎮的清晨與黃昏。八仙桌、長條凳,“早茶客”的小店冒著熱氣;雪白點、梅花印,古法制布的染坊留住時間。
慢,曾是烏鎮的底色。直到十年前,一群尋夢人叩響了古鎮的大門,他們用一條條網線編出了現代化的智慧水鄉。從“見字如面”到“萬物互聯”,當數字化新風拂過《從前慢》的扉頁,當“網際網路之光”照進千年古鎮的舊夢,一切在潛移默化中,悄然改變。
數智引領 傳統産業“轉”出新空間
一枕臨流水,一網通天下。11月8日,2023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啟幕,全球網際網路再次進入“烏鎮時間”。
2023年是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舉辦的第十個年頭。在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強力磁場”的作用下,大數據、5G、人工智慧等數字技術創新應用不斷迭代升級。搶抓大會紅利,一個又一個傳統産業迎來飛速成長。
在距離烏鎮30公里的新鳳鳴集團5G工廠內,機器轟鳴,各車間正開足馬力生産。智慧化的流水線忙而不亂,但車間內卻幾乎無人值守。從聚酯、紡絲,到捲繞、包裝,工廠內大部分生産工作都已經由智慧化的機器完成。此外,數字化生産場景還以8K超高清的影像同步傳輸到該公司的生産調度中心。
化纖是桐鄉的支柱産業,而新鳳鳴則是化纖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據了解,聚酯纖維製造屬於高耗能、勞動密集型行業,作為行業龍頭,早在2009年,新鳳鳴集團就已啟動“機器換人”項目。2014年,首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在烏鎮召開,乘著峰會的東風,新鳳鳴于2017年啟動了“55211”資訊化工程,加速推進智慧化工廠建設。同年,投資總額達9.8億元的智慧化裝置開工建設,並於2018年投産。
作為嘉興首個嘗試5G工業網際網路應用的企業,新鳳鳴集團于2019年與中國移動簽約,推動傳統工廠實現5G資訊化改造升級,“5G工廠”應運而生。
新鳳鳴集團未來工廠經理楊忠傑介紹,工廠的老裝置一天生産聚酯530噸,需要500人左右,而自動化智慧車間一天900噸産量,用工只有360人左右,人工成本節省了一倍多。“十年前,我們的聚酯年産量是200多萬噸,現在達到了800多萬噸,翻了4倍多。”楊忠傑表示。
在數字化技術的加持下,這家傳統企業早已不再“傳統”。
在工廠內的紡絲工段上,直徑僅7微米的化纖細絲,以每秒50米的速度從高處飄落,而後72根細絲擰成一股長絲,在1分鐘之內形成3000米的絲束。這樣的場景,曾經是很難實現的。
“過去要在高速作業中準確選出飄絲是一件無法完成的事,一根細絲的直徑只有頭髮的1/10,如果生産中出現飄絲,産品良品率就會下降。”楊忠傑介紹。
如今,一台5G機器人解決了難題。“它們會通過智慧攝像頭,快速識別檢查出我們生産過程是否出現飄絲,併發出預警。以前檢查工作都要靠人工完成,現在整個車間只需2台這樣的機器人就能完成精準檢測。企業産品次品率下降了60%,每年直接減少損失約2000萬元。”楊忠傑説。
工業迭代,産業升級。烏鎮峰會的永久落戶,為傳統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插上了翅膀,加快了當地産業轉型的步伐。
在雙環傳動桐鄉工廠“未來一號”車間裏,智慧機械手來回舞動,準確無誤地運送及組裝零件,各種型號、大小不一的齒輪産品源源不斷地在傳送機上“亮相”。在“機器工人”們辛勤勞作的時候,另一端MES大屏上實時顯示它們的工作進度、故障情況、生産電耗等數據。
“通過這個大屏,我們還能追蹤每個産品的批次、責任人、檢驗員等,從而實現更精細化的管理。”雙環傳動綜合管理部部長李小波説。
距離雙環傳動不遠,齒輪産品下游企業鑫可傳動正著力生産新能源動力總成産品。據了解,該公司新投入6千萬元的智慧數字化裝配流水線已于2022年底完成投産,今年又新投入4000萬元對數字化車間進行改建。
近年來,立足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永久舉辦地的獨特優勢,桐鄉加快推進産業數字化進程,推動“桐鄉製造”邁向“桐鄉智造”,不斷鍛造適應高品質發展要求的新質生産力。據統計,截至目前,桐鄉已有巨石玻璃纖維“未來工廠”、新鳳鳴差別化聚酯纖維新材料“未來工廠”、桐昆集團聚酯纖維“未來工廠”等3家省級“未來工廠”,總數位居浙江省前列、嘉興第一。
擁抱數字,擁抱未來
乘“數“而上,加“數”前進。數字經濟的發展不僅為傳統産業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也為新産業和新業態的發展提供了新契機。數字經濟,更成為推動地方經濟高品質發展的主引擎。
眼下,在烏鎮,産業數字化亮點紛呈,數字産業化同樣驚喜滿滿。
“在建築工地人員安全方面,曾經我們要靠人的眼睛去看、嘴巴去吼,現在我們在現場架設了智慧監控設備,配備了公司研發的AI演算法,能夠第一時間發現各類安全隱患,傳輸到管理人員的手機上,及時進行糾正。”在桐鄉經濟開發區數字經濟雙創中心,雲匠研究院的工作人員正積極嘗試用數字化手段化解建築行業的一些痛點。
“我們致力於建築産業的智慧化、資訊化、BIM技術、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工業化等前沿科技的應用與研究,推進建築工程數字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加快建築施工行業的科技轉型以及工程全生命週期的數字化、智慧化進程。”該公司BIM事業部總監徐文超介紹,公司BIM技術團隊是目前浙江省內民營施工企業中規模最大的BIM技術團隊。
據了解,該企業的母公司巨匠集團,是一家擁有建築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工程設計建築行業甲級等資格的浙北龍頭建築公司。多年的項目實踐經驗,讓巨匠集團更了解傳統建築行業的項目管理痛點,並積極主動嘗試用數字化手段化解。雲匠研究院也由此從最早的一支BIM團隊,逐漸發展成一家成規模的企業。目前,研究院工程項目智慧管理平臺研發團隊研發的智慧工地管理系統(雲匠智慧工地AI平臺系統3.0V)已在母公司多個項目應用,同時取得了多項專利和成果。
雲匠研究院的隔壁,盛景智慧也在佈局數字産業,他們瞄準的是工業相機這一賽道。該公司致力於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包括電腦視覺、語音、語義、優化決策等領域的核心演算法研發,供應鏈資源整合,為傳統工業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幫助。
目前,盛景智慧已面向智慧製造和車載智慧化兩個方向,發佈包含5G工業3D相機、車載AIBox、智慧傳感採集單元等多個智慧硬體,同時面向機器人自動化作業、視覺質檢、工程機械智慧作業、設備預測性維護等多種綜合解決方案。
經過十年發展,數字經濟已成為桐鄉的鮮明標識。2013年以來,合眾新能源、宇視科技等一批標誌性企業先後落戶,桐鄉數字經濟企業數量增長了10倍,數字經濟核心製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5%以上。根據中國信通院測算結果,桐鄉數字文明發展指數已從2013年的38躍升至2022年的167.49。
作為網際網路大會永久舉辦地,十年來,烏鎮更是吸引了一大批人才和産業落地。
在烏鎮大道與龍翔大道交界處,10月剛完成裝修竣工驗收的“直通烏鎮”産業園引人注目。烏鎮科技人才辦副主任徐根倩介紹,産業園定位於“三智一網”産業和數字經濟企業的聚集平臺,是烏鎮優化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直通烏鎮”大賽優質項目落地的配套設施以及努力承接峰會紅利、高品質建設創新發展試驗區的重要舉措。
“未來,園區將重點佈局科研創新、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創業、賽事活動等生態,為國內外數字經濟項目、技術、人才和資本搭建合作平臺,探索數字經濟發展的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和新模式。”徐根倩説。
桐鄉産業的蓬勃發展,同樣離不開科研的帶動。
2021年3月,桐鄉與清華大學、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合作,烏鎮實驗室正式簽約成立。如今,該實驗室已經引進高層次人才(含柔性)兩院院士3名、國家傑青3名、國家優青2名、全球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TR35)1名、新世紀優秀人才1名、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1名,擁有全職人員80人(科研人員碩士及以上學歷佔比82%)。
據了解,進駐實驗室的研發團隊,不僅能獲得場地和科研經費的支援,還可享受一系列週到服務。兩年多來,在無微不至的呵護下,不少科研成果已經從“實驗室”走向“車間”。
智慧應用惠及民生
“觸網”十年,烏鎮這個充滿詩意與傳奇的小鎮,打破了人們對夢裏水鄉的固有印象,完成了從“江南小鎮”到“智慧小鎮”的華麗蛻變。
“刷臉”進景區、掃臉入住、智慧布草、智慧床墊、自助語音導覽、智慧停車系統、WiFi全覆蓋……通過更新智慧設施設備,烏鎮景區為廣大遊客帶來了更舒適、智慧、便捷的旅遊體驗。
一樣的古鎮,不一樣的烏鎮。隨著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的永久落戶,十年間,網際網路猶如柴米油鹽浸潤著古鎮人的生活,數字技術為烏鎮居民的智慧生活賦予了無限可能。
在烏鎮,智慧出行觸手可及。走進百度Apollo Park,打開“蘿蔔快跑”打車軟體,設置好起點和終點,等待自動駕駛車輛接單。幾分鐘後,一輛白色的“蘿蔔快跑”無人車就停在了路邊。
“請係好安全帶,點擊‘開始行程’按鈕,開啟自動駕駛之旅吧。”在語音提示下,乘客落座後排,輸入下單的手機尾號,點擊確認,車輛自動起步。通過正前方的螢幕,可清晰看到距離、時間、實時路況等行程資訊,點擊下拉按鈕還可以看到此次行程的路線圖,並伴有全程語音播報提醒。
整個行程4公里多,行駛過程中,“蘿蔔快跑”無人駕駛車能自動識別紅綠燈,還可靈活避讓旁邊車道駛過來的電動三輪車及障礙物,並在不超過最高限速的基礎上,穩步調整車速……車上的安全員介紹,車輛能夠擁有如此嫺熟的駕駛技術,得益於車頂安裝的無人駕駛模組魚眼攝像頭和鐳射感應裝置。10分鐘左右的車程,基本不需要人為干預。
“這是百度Apollo旗下‘蘿蔔快跑’提供的自動駕駛出行平臺的網約車服務。”據百度Apollo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整個烏鎮共投入了10輛無人車,為市民以及遊客提供自動駕駛出行服務。除烏鎮外,該平臺還在上海、廣州、深圳、長沙等地投放相關服務,測試里程達7000多萬公里,成為很多遊客及上班族的出行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烏鎮峰會期間,新能源汽車不僅可以在充電站充電,也可在停車場等待智慧移動充電機器人“到府服務”,讓充電從“車找樁”變為了“樁找車”。此外,烏鎮公共充電樁網路還與密集的民宿私人共用樁共同構建了“5分鐘充電便捷生活圈”。目前,新能源汽車在鎮域任何一處,都能在5分鐘內找到樁、充上電。
5G、人工智慧、無人駕駛……這些構成了烏鎮“網際網路+”的嶄新面貌。5G智慧政務、5G智慧民生、5G智慧農業等多項行業應用帶來了智慧便捷的新生活。
清晨,在烏鎮首個智慧化幼兒園——烏鎮龍翔中心幼兒園,憨態可掬的晨檢機器人代替老師與孩子們互動,並對其進行健康測量。走進烏鎮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一把“聰明的椅子”引人關注。老人坐在椅子上,只需2分鐘,心臟波形、呼吸波形等多維指標便會清晰出現在電子螢幕上……數字賦能,不斷提升了“一老一小”的幸福感。
2023年是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落戶桐鄉第10年,對於桐鄉和烏鎮來説,意義深遠。歷經十年沉澱,如今的烏鎮,正高標準謀劃建設“國際網際網路小鎮”,將千年古鎮和前沿科技的精彩相擁進行到底。據了解,在烏鎮國際網際網路小鎮的網際網路生活示範區板塊,還將建起高品質智慧化的未來社區,推動智慧醫養、智慧出行等發展,打造安全便民的數字治理體系,建設示範引領的網際網路治理先行地。
因數而變,因數而興。“十年之約”是節點,更是新的起點。當人們透過這座江南古鎮領略數智互聯的魅力時,它正迎來最好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