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市場觀潮】讓博物館與周邊文化産業更好融合發展

2023-10-24 09:22:00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近日,中國電影博物館迎來了本年度第100萬名觀眾,現在這裡已經成了網紅“遛娃勝地”。中國電影博物館的情況並非孤例,越來越多的人將博物館設定為旅遊目的地。國家文物局的數據顯示,今年9月29日至10月6日的“雙節”期間,全國博物館接待觀眾總量達6600萬人次,其中一級博物館接待觀眾量約1000萬人次。

  目前,我國現存博物館超過6500家,其中九成以上是免費開放。正因如此,談及博物館與産業經濟之間的關係,很多人會有誤區,認為既然絕大部分博物館是免費開放的,博物館很難帶來正向的經濟效益,即便有收益,往往也只是館內餐飲、紀念品店、房屋出租以及特殊展覽售票等,總量有限。

  事實上,這樣的想法是偏頗的,要知道,博物館相關企業正在不斷增加。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現存博物館相關企業3.9萬餘家,其中有200余家博物館的北京市,相關企業多達6000余家。

  “吸客”能力強的博物館,往往會成為其所處區域的遊客集中地,有效促進當地旅遊産業發展,帶動周邊包括餐飲、住宿、交通、購物、演藝等一系列衍生産業振興。而博物館的藏品,也可以為當地文創産業提供一定的資源。換言之,看似免費的博物館,實則可以為當地帶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但在實際操作中,並非所有的博物館都能産生如此效益。博物館可以與周邊文化産業業態和相應園區有效融合,優勢互補,形成“博物館+旅遊”的發展態勢。而在融合過程中,既要用好智慧化、數字化和可視化技術,用好文化産業的智慧化元素,也要運用好特色展品等博物館核心資源,可以將其數字化、虛擬化、文創化,發揮出更大作用。

  周邊文化産業業態也可以通過互動式、沉浸式、體驗式的文化産品,滿足消費者社交、娛樂等多種需求,與博物館形成聯動,共促多元化發展,拓展旅遊空間,豐富當地旅遊消費形式。

  當然,博物館的實際許可權,往往局限在“圍墻之內”,對於周邊文化産業業態的影響力有限。對此,地方有關方面有必要完善“博物館+旅遊”的發展思路,合理規劃園區,優化産業佈局,並加強相應配套設施的建設,最終促進當地文旅産業的整體發展。

  《工人日報》(2023年10月24日 07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