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慈善法修正草案提請審議,釋放哪些信號?

2023-10-23 10:1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北京10月22日電(韋香惠)日前,慈善法修正草案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議。草案進一步完善公開募捐制度等,規範慈善活動、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多位專家表示,慈善法修正草案將對慈善組織、網際網路籌款平臺等進一步規範提供支援,引領公益事業向更高效方向發展。

  慈善組織認定或將更為便捷

  2022年12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八次會議對慈善法修訂草案進行了初次審議。根據各方面意見,對法律修改方式進行調整,採用修正方式對現行法的部分內容進行修改完善,在保持現行法基本制度總體穩定的前提下,總結實踐經驗,對較為成熟或者有基本共識的內容作出必要修改。

  清華大學21世紀發展研究院院長鄧國勝接受中新網採訪時介紹,一般而言,法律修訂是對法律進行全面的修改,而修正只是對局部或個別條款進行修改。從這個角度而言,前者是大修的思路,而後者是小修思路。

  他表示,從公開報道情況看,今年10月20日提請審議的慈善法修正草案,主要在規範慈善組織行為、在完善公開募捐制度、強化慈善促進措施、加強領導和監督管理、規範個人求助行為等方面有新的修改。其中,主要亮點是增加慈善信託依法享受稅收優惠的規定,明確由國務院民政、財政、稅務等有關部門制定稅收優惠具體辦法;支援鼓勵運用新技術開展慈善活動等。

  對於修正草案中提到的規範慈善組織和慈善信託運作,鄧國勝認為,一方面有利於已經設立的社會組織更便捷認定為慈善組織;另一方面,對認定的慈善組織行為規範的要求更高了。例如,慈善組織資訊披露,包括與境外組織或者個人開展合作的資訊披露要求更高;對慈善組織與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或者個人合作募捐的行為要求更高等。

  鄧國勝提到,公開募捐資格是制約慈善組織發展的瓶頸之一。本次《慈善法》修正,降低了慈善組織公開募捐資格的年限要求,取得了一定進展,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更多慈善組織更容易獲得公開募捐資格。看得出來,本次修正,非常謹慎,沒有採取一步到位的思路,而是小步慢跑。

  強化網際網路籌款平颱風險與收益平衡

  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陶傳進認為,近些年來,中國慈善事業發展表現最為突出的現象就是網際網路籌款平臺的興起。網際網路籌款平臺在社會公益領域的興起對公益組織和項目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在接受中新網採訪時指出,這些平臺不僅能夠籌集資金,還提供了公募的機會。通過網際網路籌款平臺,公益組織能夠更便利、更公開地籌集資金,促進公益事業的發展。然而,網際網路籌款平臺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和挑戰,需要正確面對和解決,以促進其更好地發展。

  去年提請審議的慈善法修訂草案回應慈善發展新問題。新設專章,全面規範和促進重大突發事件中的慈善活動。適應“網際網路+慈善”的發展實際,強化網路慈善監管。針對網路個人求助活動快速增長及其帶來的相關問題,增加相關規定,填補法律空白。

  本次提請審議的修正草案規定國務院民政部門指定網際網路公開募捐服務平臺,為慈善組織通過網際網路開展公開募捐提供服務,並對個人求助行為進一步規範,明確個人因疾病或者其他原因導致家庭經濟困難,向社會發佈求助資訊的,求助人和資訊發佈人應當對資訊真實性負責,個人求助網路服務平臺應當承擔資訊查驗義務。

  陶傳進指出,網際網路籌款平臺在為公益事業提供資金來源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風險和不完善之處。慈善法修正草案對網際網路籌款平臺起到規範化發展作用,避免無序發展,以保障網際網路公益事業在發展過程中平衡風險與收益,並解決其中的問題和漏洞,以使其更好地為公益事業服務。

  慈善事業邁向高品質發展

  鄧國勝表示,當前,我國慈善事業正從過去的數量擴張轉向高品質發展。但也面臨很多挑戰,包括慈善事業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建設、慈善組織的健康發展、慈善文化培育、慈善人才隊伍建設等。基於當前慈善事業發展現實,他建議:

  首先,國家層面成立慈善事業領導小組。從國內外經驗看,某項事業、計劃或項目要加速發展,首先就是需要成立領導小組,由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各相關部委,如此才能更有效協調和整合資源,合力推動和發揮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其次,完善慈善信託的稅收優惠政策。當前,我國有關慈善捐贈的稅收優惠政策已經出臺了不少,對於企業和高收入群體的捐贈起到了鼓勵作用。然而,我國慈善信託的稅收優惠政策遲遲未能落地,以至於《慈善法》頒布以來,我國僅備案慈善信託700單,財産總規模僅為36億元,遠遠不及預期,還需要出臺強激勵的稅收優惠政策。

  再次,大量培育和發展慈善組織。慈善組織是慈善事業發展的關鍵,當務之急還是優先解決慈善組織的登記註冊問題。儘管2016年國辦《關於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穩妥推進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的直接登記,但由於《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條例》遲遲沒有出臺,導致慈善組織的直接登記難以落地。建議儘快出臺《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條例》,解決慈善組織登記難的困境。

  最後,積極鼓勵高校加強慈善研究和人才培養。不僅鼓勵公共管理學院開設公益慈善課程,工商管理學院、社工學院等相關學科都應該開設公益慈善課程,培養學生現代公益理念,為我國慈善事業的發展打造一支專業的人才隊伍。(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