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烏鎮峰會“十年之約”:數字文明引領新未來

2023-10-21 18:09:00
來源:潮新聞
字號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十年,在歷史長河中微不足道,但在人生刻度上,在時代浪潮中,卻舉重若輕。

  過去十年,“改變”無時無刻不在發生。無數個人,無數個地方,見證著時代巨變,感受著人世間的勃勃生機。在這方面,浙江嘉興的烏鎮,極具典型性,也很有發言權。

  經過十年沉澱,烏鎮,從一個“江南小鎮”,逆襲成了一個“智慧小鎮”。蝶變的烏鎮,充滿了傳奇,也寫滿了故事。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網際網路小鎮”正躍然紙上。而這一切,都源自在烏鎮舉辦的第一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從2014年11月19日起,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某種意義上,烏鎮的蝶變與成績,也得益於站在巨人肩膀上,或者説是站在時代風口上。而這個巨人,這個風口,便是網際網路,是數字時代。

  時光斗轉星移,十年倏然劃過。11月8日至10日,以“建設包容、普惠、有韌性的數字世界——攜手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2023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將在浙江烏鎮舉行。

  如今,我們即將奔赴烏鎮峰會“十年之約”。為了更好前行,創造一個更美好未來,更當思索:

  之於我們,之於社會乃至世界,數字時代,到底意味著什麼?又改變了什麼?帶來了什麼?啟示著什麼?而謎底,可能就藏在我們眼前的萬千世界裏。

  (一)

  一個全民暢享的數字生活新圖景,正浮現在我們面前,破壁與平權,普惠與公平,愈發觸手可及,滿足的還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曾幾何時,誰能想到:

  刷短視頻、直播帶貨,竟會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指紋或刷臉就可以移動支付,一部手機,搞定全部事情,令人感嘆 “手機在手,天下我有”;辦個政務,再也不用跑來跑去,足不出戶,證件到家,省勁更省心;5G會這麼快落地,無人駕駛汽車,無人機配送,出現在大街小巷;山區的孩子也能在網上學習,享受和城裏孩子一樣的教育資源;用VR玩遊戲看電影,智慧AI手環,智慧AI家居層出不窮,開車也能與車對話,還能用AI寫文案、畫畫、生成一個視頻……

  首屆烏鎮峰會時,像智慧穿戴設備、無人駕駛等,只是剛剛起步,有的甚至只是一個概念性東西,可如今,青出於藍勝於藍,不只是我們生活看到的這些,在去年烏鎮峰會上,還有眼球打字、聽話的智慧頭盔等,可見,現在數字對我們生活的改變與革新,遠超當年想像。

  這些也只是剛剛開始,前不久杭州亞運會,又為我們未來的數字生活,做了一個大型“預告”。AR智慧巴士,各式各樣智慧機器人,5.5G的網路的試水,還有“數實融合”的落地,一個“亞運GPT”的呈現,也仿佛讓我們看到了未來那個被GPT顛覆和重構的世界的驚鴻一瞥。這一切,都使我們對未來數字生活,有了更高期待。

  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在明示一個道理:數字,正改變甚至顛覆我們的生活。不只是讓生活更方便快捷,更讓生活變得更自在舒適;不只是改變生活方式,更提升生活品質。

  此外,我們也清醒認識到,數字就像是打破各種邊界、隔閡而生的,其使得 “平權”不再遙遠,一個普惠共用、公平可及的世界愈發清晰可見。在數字社會面前,人人都擁有無限機會和可能性,也對未來有更多信心。

  讓生活更有品質,讓社會更加公平,構成未來數字生活的基本面。也只有繼續堅定不移朝著這兩個方向前進,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才會因為數字更好更快變成現實。

  (二)

  從“一葉扁舟”到“劈浪巨艦”,數字經濟正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力艦隊,擴展著高品質發展新空間,助力“中國式現代化”揚帆起航。

  數字能夠改變生活,需要相關的科學技術、基礎設施、産業生態和網路體系的支撐,這些疊加在一起,相互作用,相輔相成,就構成了“數字經濟”。

  2014年,官方對於數字經濟的表述,還是“資訊經濟”。那一年我國資訊經濟的規模是,16.76萬億元,佔GDP比重的26.3%,首次超過1/4。可到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50.2萬億元,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佔GDP比重41.5%。數字經濟成為支撐中國經濟的“半壁江山”,這在“十四五”時期是可預見的。

  再以浙江為例,作為數字經濟國家隊、主力軍,數字經濟總量從2014年1萬多億元發展到2022年4萬億元。今年,浙江還提出“以更大力度實施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

  十年彈指一揮間,數字經濟發展,勢如破竹,成長為國民經濟的 “主力艦隊”。

  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是投資、消費和出口貿易。在過去十年,數字經濟之於這三者的價值和意義,相當於“快馬加鞭”,拓展著它們的廣度和深度。

  不少專家學者也認為,基礎創新、産業升級和現代金融逐步成為經濟發展新“三駕馬車”,顯然,無論是數字技術,還是數字經濟,都會在這“新三駕馬車”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數字經濟本身就蘊藏著無限可能,這也意味著未來經濟的高品質發展,也因而擁有無限期待想像空間。選擇了數字經濟,就選擇了未來。

  未來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則是時代趨勢所在。至於具體抓手是什麼,華為這兩年的表現和努力,便是最好答案。

  鴻蒙系統,麒麟晶片,華為mate60 的“石破天驚”,“非凡大師”的推出,將數字經濟的未來核心競爭力,清晰展示在我們面前:

  要重視基礎研究,要靠創新驅動,要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要産生有世界影響力的原創研究,比如,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等,推動數字産業化和産業數字化的浪潮奔涌向前,方能真正站在時代前沿,引領社會潮流,助力“中國式現代化”行得更穩、走得更遠。

  (三)

  數字文明時代來臨,明日世界引人遐想。在這破繭時刻,大時代呼喚:團結、互信、合作,攜手構建網路命運共同體,讓數字文明引領新未來。

  數字,改變著生活,革新著經濟,更塑造著一種新的文明。

  在工業文明“余暉”之下,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演進,一個更泛在、更交融、更智慧的數字文明時代,像“朝陽”一樣,正向我們大步走來。

  特別是人工智慧推動了生産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深刻變革,擴展了人類文明進步新空間。甚至可以説,數字給人世間帶來的每一個積極而美好的改變,哪怕再小再微弱,文明的種子都已種下。

  如果説工業文明時代,我們只是一個“追隨者”,那在數字文明時代,我們正在變成一個“領航者”。

  截至2023年6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10.79億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76.4%;我國還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光纖網路和移動寬頻網路;電子商務交易額、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居全球第一;億萬人民共用網際網路發展成果成為現實,數字中國建設如火如荼……

  與此同時,網路法律體系基本形成,網路空間綜合治理效果顯著,社會治理數字化轉型加速。已在烏鎮舉辦九屆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不斷探尋“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的時代答案,也為數字文明,提供著中國智慧、世界思考。

  當下也要看到,“數字鴻溝”依然存在,世界範圍內數字領域發展不平衡、規則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問題日益凸顯,侵害個人隱私、侵犯智慧財産權、網路犯罪等時有發生,網路監聽、網路攻擊、網路恐怖主義活動等成為全球公害。

  建設一個包容、普惠、有韌性的數字文明世界,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需要全球合作,全民共用,數字向善,在交流中求共識、在共識中謀合作、在合作中創共贏,才能不斷釋放數字紅利,以應對現實問題和挑戰。本次烏鎮峰會的責任和使命,也在於此。

  在數字文明時代,對中國而言是機遇,更是責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讓數字文明造福各國人民,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我們深知,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以“中國方案”深入推進全球網際網路治理體系變革,與世界各國共用網際網路發展成果,以中國新發展為全球提供新機遇,攜手開創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新圖景,才是中國的真正格局與誠摯追求。

  數字文明,是一個更高級文明形態,代表人類文明新高度。其不只是一個呼籲、一個概念,而是要成為更多人“內在基因”,成為社會廣泛共識。當其真正形成時,還會産生文明慣性,像陽光一般照耀無數角落。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無數字,不烏鎮;無數字,不浙江;無數字,不中國;無數字,不世界。共赴烏鎮峰會“十年之約”,希冀在數字文明引領新未來的過程中,聽到更多“烏鎮聲音”。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