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畫卷堶設施聯通 為全球經濟注入新活力
央廣網北京10月14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設施聯通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優先領域。十年來,中國與共建國家持續推進陸、海、天、網“四位一體”互聯互通,傳統基礎設施項目合作扎實推進,新型基礎設施項目合作亮點紛呈,“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互聯互通架構基本形成,為全球互聯互通、共同發展注入新活力。
中國之聲特別報道《絲路畫卷》14日推出《設施聯通,為全球經濟注入新活力》。
西安國際港站,平均每1小時40分,一列中歐班列長安號便從這里駛出。開行于2013年11月的中歐班列長安號,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全國最先開行的中歐班列。
西安國際港站站長王保錄:中歐班列(西安)累計開行已突破20000列,實現歐亞主要貨源地全覆蓋,構建起了成本低、效率高、服務優的國際貿易“黃金通道”。
中歐班列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和標志性品牌,已通達歐洲25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城市,成為沿途國家促進互聯互通、提升經貿合作水平的“鋼鐵駝隊”。
設施聯通是合作發展的基礎。2017年5月,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強調,我們要著力推動陸上、海上、天上、網上四位一體的聯通,聚焦關鍵通道、關鍵城市、關鍵項目,聯結陸上公路、鐵路道路網絡和海上港口網絡。
北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協同銜接長江經濟帶,西部陸海新通道從線到網,覆蓋全球120個國家和地區的465個港口,逐步成為“一帶一路”上一條陸海雙向開放的金色紐帶。
國鐵南寧局沿海鐵路公司欽州港東站站長黃江南:欽州港每天有超過200個標準集裝箱貨物以鐵海聯運的方式出口海外。西部陸海新通道成為撬動中國西部和中南部發展的戰略支點,聯接起了中國東盟雙市場。
在海上,“絲路海運”航線已通達全球43個國家的117個港口,織出了一張聯通世界的貿易網絡。
在高空,“空中絲綢之路”越飛越寬,我國已與104個共建國家簽署雙邊航空運輸協定,與57個共建國家實現空中直航。
2019年4月,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建設高質量、可持續、抗風險、價格合理、包容可及的基礎設施,有利于各國充分發揮資源稟賦,更好融入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實現聯動發展。
今年10月2日,印度尼西亞和東南亞首條高速鐵路雅萬高鐵正式啟用,這是中國高鐵首次全係統、全要素、全產業鏈在海外落地。
中國駐印尼大使陸慷:雅萬高鐵是中國同世界其他國家開展“一帶一路”合作的一個旗艦項目。它使雅加達到萬隆這兩個重要的經濟樞紐之間,人員、物流往來大大便利,將極大地促進經濟發展。
此外,中老鐵路、匈塞鐵路、比雷埃夫斯港等一批標志性項目建成。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全方位、多層次、復合型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網絡,讓連接無處不在。“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互聯互通架構基本形成。
習近平:共建“一帶一路”,關鍵是互聯互通。我們應該構建全球互聯互通夥伴關係,實現共同發展繁榮。我相信,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守望相助,即使相隔萬水千山,也一定能夠走出一條互利共贏的康莊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