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試驗區十年闖新路 助力“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
國際線上消息(記者:魏宇晨):十年來,上海自貿試驗區面積不斷擴大的同時,功能也不斷升級,肩負起新的使命。如今,上海自貿試驗區充分發揮先行先試的平臺優勢和敢闖敢試的尖兵作用,充分拓展長三角一體化高品質發展的平臺作用,夯實共建“一帶一路”。
通過制度創新,上海自貿試驗區目前擁有全國最便捷、高效的文物藝術品進出境通道。通關時間由原先的20個工作日以上,縮短為5個工作日。各類特殊藝術品可在短時間內順暢入境。上海自貿區國際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譚翼介紹:“搭著自貿區制度創新的順風車,我們減少了六個月必須回退一次的流程。第六屆進博會我們實現簽約的文物藝術品板塊展商達到19家,參展面積預計會超過3000平米,這個可以説是歷年來的最高 。2013年到今年年底我們累計文物藝術品的進出境金額會突破1000億。”
上海自貿試驗區還牽頭成立了長三角自貿試驗區聯盟、建設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服務對接5800多家企業,助推242家長三角企業到科創板上市。與此同時,持續強化服務共建“一帶一路”的橋頭堡功能,推動“一帶一路”共建國檢驗檢測結果採信與認證結果互認,設立“一帶一路”技術交流國際合作中心。中國品質認證中心華東實驗室負責人賀民告訴記者:“比如這臺設備出口到‘一帶一路’共建國,由於對方標準跟我們國家的不一樣,對企業來説有許多困難,但通過我們‘一帶一路’交流中心,可以一次檢測、獲得多張證書 ,可以及時進入對方國家,節省了成本、時間。”
上海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沈開艷評價指出,上海自貿試驗區在共建“一帶一路”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沈開艷説:“貨物貿易方面,同時在一些服務貿易、數字貿易的拓展方面,跟東南亞、東盟國家,跟歐盟以及跟中東,甚至是跟非洲一些國家,我們都有了一個非常好的貿易交流和往來。都是有賴於我們自貿區在制度型開放方面所作出的一系列努力。”
十年來,通過制度創新,上海自貿試驗區經營主體活躍,外資不斷涌入,經濟規模和能級不斷提升。截至2022年底,上海自貿試驗區累計新設企業8.4萬戶,是同一區域掛牌前20年的2.35倍。上海財經大學教授、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創新中心首席專家孫元欣表示,未來,上海自貿試驗區在對外開放方面還將承擔更多責任,助力中國融入多邊自貿協定。
孫元欣説:“當前主要的一個任務需求,我們國家要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還有《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裏面的很多條款能不能落實,要有個範本、要有落腳點,這些任務會落到上海自貿試驗區,上海會承擔更大的壓力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