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雙碳”目標提出3年,減碳理念深入人心

2023-09-22 09:34:00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越來越多的民眾在日常生活中參與到碳減排之中

  【建美麗生態,促和諧共生】“雙碳”目標提出3年,減碳理念深入人心

  北京市朝陽區的趙女士使用“個人碳賬戶”已經快1年時間,她的綠色消費場景涵蓋衣食住行等方面,可以轉化成減碳量和碳積分,換成獎品。“這種激勵會讓我更多地選擇綠色出行生活方式。”

  在“雙碳”目標背景下,消費端降碳的重要性愈發凸顯,碳普惠機制通過為公眾建立碳賬戶,對家庭和個人節能降碳行為量化並賦予經濟激勵,在全民中引導推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成為促進降碳的創新機制和有效手段。

  “雙碳”目標提出3年以來,我國把雙碳工作納入生態文明建設的整體佈局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按照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有關部署,大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消費端的碳減排成重要領域

  趙女士介紹,北京綠色生活碳普惠平臺“綠色生活季”小程式中,在外賣平臺選擇“無需食具”可獲得45.72g減排量,每騎行共用單車1公里可獲得250g減排量,通過指定渠道購買綠色家電,並投入使用後最多一次可獲得375kg減排量……“通過個人的綠色積分賬本,積分可以兌換電影票、鼎泰豐兌換券、30天美團暢騎卡、甜品禮券等。”

  近年來,消費端的碳減排已成為“雙碳”的重要領域。隨著低碳理念的不斷普及,以及金融機構、網際網路平臺、政府的不斷探索,越來越多的民眾在日常生活中參與到碳減排活動之中。

  據了解,全國多地已普及碳普惠概念,面向小微企業、社區、家庭和個人,對其綠色低碳行為的環境效應進行具體量化,並通過政策激勵、商業激勵和碳交易等機制為節能減碳行為賦予一定的價值,從而形成社會公眾廣泛參與綠色低碳治理的良性迴圈。

  新能源發展位居前列

  “在我們的漁光互補池塘,水上可光伏發電,水下可養殖蝦蟹和海參。”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老十五村黨支部書記崔建玉坦言,自從村裏引進了光伏發電、漁光互補等項目,村民得到了實惠,切實參與到“綠色低碳”活動之中。

  崔建玉提到的漁光互補項目其實是華潤財金紅光漁業800MW光伏發電項目,於今年7月6日全容量並網。項目每年可提供清潔電量11.21億千瓦時,節約標煤37.9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90.2萬噸,運營期內預計營收約109.2億元。

  推動實現“雙碳”目標,可再生能源既是排頭兵,也是主力軍。有業內專家指出,我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走在前列,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以華北地區為例,80平方米的屋頂可安裝1萬瓦的光伏組件,一年可以發13000度電。如果家裏有電動車,一年的用電量在6000度左右,還有7000度剩餘,發展前景非常可觀。

  “雙碳”3年成績斐然

  2020年9月22日,中國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正式提出“雙碳”目標。在這3年之中,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國務院發佈《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各有關部門出臺12份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實施方案和11份支撐保障方案,31個省(區、市)制定本地區碳達峰實施方案,“雙碳”政策體系構建完成並持續落實。

  在今年8月15日的全國生態日主場活動生態文明重要成果發佈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介紹,2020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8.4%,中國已超額完成第一階段國家自主貢獻承諾。在此基礎上,“十四五”前兩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強度進一步下降4.6%。此外,中國已經完成了“雙碳”政策體系構建,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最快的國家。

  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已經構建完成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推動構建煤、油、氣、核及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供應保障體系;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乙太陽能電池、鋰電池、電動載人汽車為代表的“新三樣”成為外貿增長新動能,今年上半年“新三樣”産品合計出口增長61.6%,拉動出口整體增長1.8個百分點。(工人日報記者 周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