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斜杠青年”:理性跨界讓擇業更有底氣

2023-08-21 10:19: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聯合國實習生、科研助理、創業者、拉丁舞者、攝影師……華東理工大學2022屆畢業生周沐融身上有著眾多“標簽”。從高中起,她就開始探索適合自己的職業。大學期間,她一邊跟著導師做學術研究,一邊進入社會組織做公益諮詢,臨近畢業還去了聯合國實習。

  像周沐融這樣不滿足於“專一職業”的年輕人被稱為“斜杠青年”,他們在社會的不同領域都努力擁有“一席之地”。

  在周沐融看來,多領域職業的選擇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經歷不同的身份角色也可以説是在反覆嘗試,在不斷探索中把試錯成本降到最低。”不同的身份標簽讓她在畢業季擇業時更有底氣。

  “多條腿走路”

  閒不住、愛“折騰”,是很多“斜杠青年”的特性。上大學時就以“斜杠青年”自居的胡珺山,同時涉獵朗誦、主持、話劇、配音等多個有聲藝術領域。

  因為喜歡傳媒,在大學期間,學習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他曾想過轉專業。但經過綜合考慮,他決定不放棄本專業。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他加入了學校記者團,又增加了新聞領域的課外實踐。從那時起,他就做好了“多條腿走路”的準備,在心裏埋下一顆種子:“或許以後我可以成為經濟口的媒體人。”

  畢業後,胡珺山入職媒體成為一名編輯。在入職僅三個月的時候,他就獨立上手負責財經端口的編輯運營工作,實現了當初的設想。

  和胡珺山想法一樣的大學生不在少數,他們在校期間就開始“施展拳腳”,進入感興趣的行業一探究竟。現就讀于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學專業的大三學生黃楚琦,暑假在北京一家劇本推理館做主持人,偶爾也身著古裝客串劇本中的角色。

  黃楚琦表示,在學生階段多去嘗試喜歡的領域,畢業後在工作的選擇上就多一些可能。“多元化的嘗試也可以提升自身能力,為未來的職業發展作好鋪墊。”

  如今,胡珺山依然“斜杠”。他在工作之餘,還會做活動主持、線上朗誦教學、上臺表演話劇。他偶爾也會覺得辛苦,“但因為熱愛,才有衝勁”。前不久,他又開始接觸配音。他在微博裏記錄下自己在新領域的嘗試:“7月的第一個突破,成為一名新入行的有聲小説演播者。”

  已經擁有了一份穩定的本職工作,胡珺山發展多領域職業的目的很簡單:“我更想通過有聲語言的藝術去傳遞真善美。”

  不少青年從“斜杠職業”中找到自我

  胡珺山感到,職業帶來的個人價值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説很重要。

  畢業于中國政法大學的劉煜成,在畢業前參加了一檔職場觀察類真人秀節目,收穫了一批粉絲。成為律師後,他利用工作之餘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一些生活感悟和學習經驗,為網友答疑解惑。“做博主可以説在某種程度上圓了我想成為媒體人的夢想。”

  在這個過程中,劉煜成不斷思考,如何真正幫到更多人。“與其説去解決某個個體的問題,不如把內容做得廣一些,做出一些共性的東西,讓大家都能夠去掌握、去學習。”得到關注和認可,是他為第二職業付出的動力。他希望發揮好博主的作用,讓所學到的法律知識真正經世致用,去幫助更多的人。

  因為自己的“斜杠”職業,胡珺山在找工作面試的時候一下子就讓面試官記住了他,人際交往時他也感到更加順暢。在他看來,在多個領域發展能夠提升競爭力和個人辨識度。

  不少青年都從“斜杠職業”中找到自我。從電腦相關專業畢業後,進入IT行業是張境天“不需要經過思考”的職業道路。但成為程式員後,日復一日坐在電腦前,他卻感到“找不到自我”,“這只是一份工作,基本得不到什麼獲得感。”

  熱愛運動的張境天,通過一次爬山接觸到戶外組織。對徒步相見恨晚的他,一到週末,就背起裝備鑽進山林。在一次機緣巧合下,他被臨時受命為“體驗領隊”,第一次體會到了“被需要和無可替代的責任感”。不到兩年的時間,他從每週跟隊爬山的“死忠粉”成長為一名正式領隊。

  儘管每次帶隊都能獲得一定的收入,但張境天更看重的,是發展多元職業所帶來的附加價值。

  現在,張境天每週的生活分成互不衝突的兩部分,“工作日是腦力勞動,週末轉為體力勞動”。他感到,“生活突然有了盼頭”。就算是坐在電腦前碼程式,張境天也不覺得空虛了。他要把週一到週五的工作做到“找不出bug”,才能安心“丟掉”手機和電腦,投入大山的懷抱。

  “斜杠”發展也要理性規劃

  張境天所在的戶外組織中,有不少領隊已經辭去本職工作,當起了全職領隊。但張境天沒有這個想法。在他看來,沒有一份工作是完全稱心如意的,就算是將愛好作為職業,也必然會受各種因素影響,導致熱情減退、壓力增加。“因此,將重心分配到不同社會角色,也是一種平衡。”

  大部分“斜杠青年”的副業不同於本職工作,沒有五險一金的基礎保障,他們追求的是理性“用愛發電”。多重身份之間的衝突和平衡、風險和不確定性,都成為這些“斜杠青年”的關切點。

  成為領隊後,張境天需要從“顧好自己”變成“顧全大局”。面對戶外運動中隨時可能出現的意外風險,他對自己的要求更高了。“不只是提高體能,更要提升專業技能,比如組織管理能力,在遇到衝突和緊急情況時,能及時解決問題。”

  為了盡可能規避風險,讓隊員參加活動更安心、更放心,張境天正在考慮專門安排一週的時間,接受初級山地指導員的專業培訓。“戶外運動具有高風險性,加上很多隊員經驗不足,需要領隊更加專業,全身心地為隊員負責。”

  和張境天一樣,不少年輕人也對副業規劃有了更高的要求。不是淺嘗輒止,在他們的職業規劃中,興趣愛好是起點,長足發展才是“星辰大海”。

  律師和自媒體博主的並行讓劉煜成實現了曾經的夢想。但他也有顧慮:“比如説在社交媒體上發表一些法律觀點時,大家難免會將我和律所進行直接掛鉤,所以更需要慎重。又比如,我正在代理某個企業的訴訟,與此同時我個人接到某品牌的推廣,要了解雙方企業是否存在利益衝突。這些都需要在考慮範圍內。”

  為了兼顧好兩個職業,劉煜成需要對競業限制進行更深入的了解。比如利益衝突的規則、智慧財産權、廣告法等。“在這個鼓勵多元化發展的時代,你的主業並不會限制你去做想做的事,我希望自己業務精進的同時,考慮問題也要更加全面、成熟。”劉煜成説。

  就業課程可以從多元領域為畢業生提供更多思路

  儘管身邊很多同學都在努力追求考公考編“上岸”,胡珺山卻不為所動,“我對自己的認識還是比較清晰的,能憑藉努力找到一份喜歡的工作就挺好。”

  在胡珺山看來,與其沒有方向、隨大流,不如勇敢探索喜歡的領域。對於未來的職業規劃,他感到選擇空間很大。“本職工作和副業並不衝突,或許繼續去探索不同領域的融合職業,會是我更好的發展方向。”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選擇職業時,正在打開思路、勇敢探索。“人生不受限,不是你選擇了一條路,就只能在這條路上走到底。”劉煜成説,自己一直有“不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的風險意識,因此做足了準備,開闢更多元的發展路徑,尋求在更多領域的發展。

  周沐融現在是一名戰略諮詢師,雖然工作穩定,但她並不喜歡按部就班。她也同時做起了視頻號博主,開始嘗試“不受限的新賽道”。她想,未來有一天她也許會告別戰略諮詢師的身份,但無論何時,她總能帶著博主這個“個人職業形象名片”,繼續闖蕩江湖。

  “哪怕有一天我失業了,或者想休息一段時間,至少這些副業是我的後路,也能讓我過得還不錯。”胡珺山説,“當然,打鐵還需自身硬,培養好一專多能的能力,才能隨時做好準備迎接機會的到來。”

  在胡珺山看來,當前的就業形勢下,政府、社會、高校等方面已經逐步形成合力,提供了充分的就業資訊、平臺和機會,引導和幫助年輕人就業。但針對多元職業發展的需要,他覺得相關方面的就業指導還不夠。

  他希望,高校為正在求職的年輕人做更加有針對性的就業輔導,根據學生的特長、愛好等,分享相關度更高、更個性化、更多元的資訊,而不是大範圍轉發相同的求職內容。

  周沐融也認為,大學期間的職業教育非常重要。在她看來,目前學校的職業教育相對單一、傳統,很多同學缺少對自我的認知,擇業比較盲目。她希望學校的就業課程可以從多元領域為畢業生提供更多思路。

  胡珺山希望,有更多企業打破專業對口的限制,提供多領域崗位的招聘。“或許有一些寶藏青年、斜杠青年正等待著被發現。”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劉俞希 梅從政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