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既要逆勢而上,也要順勢而為

2023-08-03 08:39: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4月28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産業體系,既要逆勢而上,在短板領域加快突破,也要順勢而為,在優勢領域做大做強。”

  時代大勢蘊含著新規律、新動能、新機遇。正確認識和判斷形勢,才能作出科學決策。審時度勢、以時取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關於“勢”的智慧啟示我們:增強産業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需要鞏固傳統優勢産業領先地位,同時要加快産業升級創造新優勢。無論是逆勢而上,還是順勢而為,本質上都要求我們堅持系統觀念,辯證把握産業發展大勢,推動短板産業補鏈、優勢産業延鏈、傳統産業升鏈、新興産業建鏈。

  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紮實推進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必須用好辯證法,統籌兼顧、綜合平衡,突出重點、帶動全局。當前,産業競爭已成為大國競爭的主戰場,現代化産業體系成為關鍵“勝負手”。努力搶佔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制高點,必須提高統籌謀劃和協調推進能力,把産業體系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關係和內在聯繫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對待。在全面提升産業體系現代化水準進程中,要辯證把握逆勢而上與順勢而為的關係,善於“十個指頭彈鋼琴”。應對挑戰時敢於逆勢而上,在補短板、強弱項上持續用力,增強精準性、實效性;拓展優勢時善於順勢而為,持續匯聚資源、精耕細作,把優勢鞏固住、發揮好。

  難走的路是上坡路,難開的船是頂風船。我國産業體系完備、配套能力強,但仍然存在不少“中斷點”和“堵點”。逆勢而上,就要摸清薄弱環節、找準風險點,補齊短板弱項。通過“揭榜挂帥”“賽馬制”“包乾制”等激發創新活力,加快攻克實體經濟領域“卡脖子”難題,打造完整而有韌性的産業鏈供應鏈,提升戰略性資源供應保障能力,方能更好應對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狂風暴雨、驚濤駭浪。

  “善戰者,求之於勢。”我國在全球分工體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順勢而為,就要拉長長板、做優強項,鞏固提升優勢産業的國際領先地位,鍛造一些“殺手锏”技術,持續增強電力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全産業鏈優勢,拉緊國際産業鏈對我國的依存關係。同時,還應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融合集群發展,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構建一批新的增長引擎;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和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夯實和強化産業新支撐。

  時與勢在我們一邊,這是我們定力和底氣所在,也是我們的決心和信心所在。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分行業做好戰略設計和精準施策,著力補強薄弱環節,狠抓傳統産業改造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培育壯大,促進內外産業深度融合,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産業體系,我們一定能乘勢而上,推動經濟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周人傑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