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日月譚天|民進黨“洗白”福島核污水排海,賣了當代賣後代

2023-07-15 11:03:00
來源:日月譚天
字號

  日本即將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引發周邊國家和地區普遍強烈反對。但一向“反核”的民進黨當局竟“屈膝跪迎”。

  臺“原子能委員會(原能會)”日前稱,該排放“對臺灣的影響非常低”。輕飄飄的幾個字,“洗白”了日本核污染水的危險性,淡化了對臺灣地區的危害。難怪臺灣《中國時報》怒斥:“這是人話嗎?”

  即便已經習慣了民進黨當局“媚日”操作的譚主,也不得不感嘆,為了替日方“洗白”,竟然不惜對“反核”主張自我打臉,民進黨當局可謂“媚日”媚出了“新境界”!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能“洗白”?

  別想渾水摸魚

  譚主檢索島內相關報道發現,兩年前,日本計劃將核污染水排海的消息曝光後,島內各界就呼吁民進黨當局強力反對。但臺“駐日代表”謝長廷卻稱,“臺灣也排放輻射廢水入海”,“自己排放又抗議日本排放,就難義正辭嚴。”言下之意,日方此舉與其他地方核電站的做法一樣,憑什麼反對日本排放?

  然而,事實絕非如此!

  臺網友評論

  譚主採訪了長時間跟蹤研究福島核事故處理的專家。他指出,首先,日本核污染水與核電站正常排水,有本質不同。

  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了嚴重核泄漏,其污染水曾接觸核反應堆堆芯,核輻射水平極高。這與未接觸核反應堆堆芯的一般核電站正常排水,不能混為一談。

  其次,處理結果不同。

  核電站正常排水有嚴格國際標準,經處理檢測達標後排放。而日方承認,福島核污染水經“多核素處理係統(Advanced Liquid Processing System,簡稱ALPS)”處理後,仍有70%以上超標,涉及碘-129、嚚-99、鍶-90等多種放射性物質。

  因此,專家直言,謝長廷故意偷換概念、將二者混同,簡直是為了“洗白”日本而抹黑臺灣。不少島內民眾也痛批他“吃里扒外”“媚日賣臺”,根本是“助日代表”。

  臺民眾在日本所謂“駐臺機構”前抗議

  福島核污染水排海,會有什麼後果?先來看兩家專業機構基于洋流的預測圖:

  德國海洋研究中心的預測

  臺灣海洋大學的預測

  以上分別是德國海洋研究中心(GEOMAR)和中國臺灣地區的海洋大學所做預測。雖然二者預測的核污染物擴散速度有別,但它們都認為,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後,整個太平洋乃至全球海域都將受到影響,日本周邊更是首當其衝。

  今年5月,日方最新報告承認,福島附近海魚體內鍶-90含量超過日本國家標準的180倍。

  眾所周知,一旦接觸超標放射性物質,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都將持久受害。因此,中、俄、朝、韓、菲律賓、太平洋島國等方面,以及日本國內有識之士,特別是福島漁民,已多次表達對日方計劃的反對與擔憂。

  在眾多反對聲中,民進黨當局公然替日方“洗白”,成了逆勢而動的“顯眼包”。那麼,福島核污染水排放對臺灣地區的影響如何,又是否真的“非常低”呢?

  日本“排污”對臺影響非常低?

  民眾普遍受害

  島內專家告訴譚主,民進黨說“日本‘排污’對臺灣影響低”,是睜眼說瞎話。譚主從臺農業部門的最新數據發現,2022年,日本是臺灣秋刀魚、烏魚、海扇貝等眾多海產的第一大進口來源地。

  臺灣地區部分從日本進口海產品佔比

  這些海產多為島內民眾餐桌上的“常客”。它們具體產自日本哪里?

  以秋刀魚來說,蘇澳區漁會理事長蔡源龍透露,日本捕撈秋刀魚的漁場在日本東北外海,鄰近福島。

  鄰近福島?細思極恐!

  那“不買日本進口的,就沒事了”吧?非也。

  一位宜蘭漁民告訴譚主,臺灣漁民捕撈秋刀魚的漁場,也在日本外海。此外,黑鮪魚(金槍魚)、黃鰭鮪(黃鰭金槍魚)、旗魚、白帶魚等洄遊性魚類,會遊經日本排放核污染水的區域再遊回臺灣近海。再加上洋流問題,即便在臺灣附近捕魚,也有捕到“輻射魚”的風險,“大家都可能吃到”。

  除了“入口”有風險,遭殃的還有出口。

  以鮪魚為例,譚主發現,2022年鮪魚佔島內魚類及其制品出口量的約三分之一、出口產值的近一半。一旦遭受核污染,相關產業必遭重創。

  2022年臺灣地區魚類及其制品出口中的鮪魚佔比

  可見,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不僅影響臺灣地區從日本進口產品(特別是海產)的食品安全,長期威脅島內民眾的健康,還會損害臺灣漁業發展和海產出口。臺灣漁民、相關業者、廣大民眾乃至後世子孫,都將深受其害!

  去年迄今,島內已檢出十余件日本進口食品含有輻射殘留。綠營“臺灣民意基金會”的最新調查顯示,高達九成島內民眾擔心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殃及臺灣。那麼,民進黨當局為何不顧現實危險與民意,為日方“洗白”呢?

  民進黨“媚日賣臺”禍及子孫

  只為一黨之私

  臺灣時事評論員王炳忠告訴譚主,以“反核”為“神主牌”的民進黨,一面誇大島內核電“風險”,一面卻在涉日核問題上“發卡彎”。為了“媚日”不惜自我打臉,盡顯“媚日入骨”。

  接受譚主採訪的那位漁民回憶,民進黨當局去年就開放日本“核食”進口,還把“核食”改叫“福食”,讓臺灣人誤以為吃了會“有福”!“現在他們不敢反對日本排放核污染水,將來我們捕到‘輻射魚’誰敢吃?日子要怎麼過?”

  日本福島魚類產品

  “民進黨替日本核污染水‘背書’,是要讓臺灣斷子絕孫嗎?!”島內一位退休人士接受譚主電話採訪時難掩悲憤,他說,核輻射不僅會讓這一代人受害,更會危害子孫後代的長遠未來。臺民眾供養著這樣的民進黨當局,簡直是“養老鼠,咬布袋”(閩南話,比喻養虎為患、自身受害)。

  確實,民進黨這只“碩鼠”過去在釣魚島、衝之鳥礁、“慰安婦”等問題上,就屢屢做出“媚日賣臺”的表態或決定。有島內媒體諷刺,他們在日本面前“膝蓋就從來沒直過”。

  臺灣時事評論員黃智賢告訴譚主,民進黨妄圖打造“一個殖民地2.0的臺灣”。其“逢日必軟”,為的是乞求日本“垂愛”,以便在島內宣傳“臺日友好”的所謂“外交”成績,進而騙取選票、謀取政治私利。

  為達此目的,臺灣的利益尊嚴、民眾的健康福祉、產業的發展空間乃至子孫的前途未來……全都可以犧牲和出賣。譚主不禁要問,民進黨為一己之私“媚日賣臺”、遺禍子孫,臺灣民眾能答應嗎?

[責任編輯: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