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長盾構高速公路隧道首線貫通
中新網北京6月28日電 (記者 阮煜琳)6月28日,隨著國産首臺16米級盾構機“京華號”頂推到位,由北京市首都公路發展集團建設,中鐵十四局施工的北京東六環改造工程西線隧道順利貫通,標誌著中國最長盾構高速公路隧道首線貫通,這項國家級“科技示範工程”取得重大進展。
東六環改造工程南起京哈高速,北至潞苑北大街,設計時速80公里,全長約16公里。其中,入地改造段約7.4公里隧道採用盾構法施工,以分離式雙洞佈置,均分為三層,上層為排煙通道、中間層為3車道公路、下層為疏散救援通道,開挖直徑達16.07米,最大埋深75米,是北京市埋深最大的地下隧道。
“隧道所在地層極其複雜,先後下穿京哈鐵路、在建亞洲最大地下綜合交通樞紐以及地鐵、公路、河流、燃氣管線、高壓電塔和既有建築等55處風險源。”首發集團東六環項目處負責人何歷超介紹,超大直徑、超長距離、超深覆土、超敏感環境等難點,對施工提出巨大挑戰。
憑藉豐富的施工經驗和參數積累,首發集團聯合中鐵十四局等單位量身打造掘進利器,配備第四代常壓換刀、伸縮主驅動等核心技術,多次邀請錢七虎院士等專家團隊“把脈問診”。同時,建設智慧管控平臺,應用“網際網路+BIM+GIS”技術,實現安全、品質、進度、應急保障全方位數字化管控。
“傳統的同步注漿採用水泥單液漿,凝固時間長、流失量大,難以有效控制管片上浮。”中鐵十四局北京東六環項目負責人孫旭濤介紹,“我們經過上千次試驗,不斷優化參數配比,自主研發超大直徑盾構‘同步雙液注漿技術’,漿液固結時間從8小時縮至1小時,快速達到強度,在管片週邊形成一層‘銅墻鐵壁’。”該技術將整條隧道管片的沉降控制在3毫米內,實現了對地面建築物的零擾動,填補了我國盾構隧道同步雙液注漿的技術空白。施工中,建設者先後攻克11項技術難題,申報23項研發工法、專利,創造了16米級盾構單月進尺542米的世界紀錄。
該工程是解決高速公路分割城市問題的標誌性工程。通車後,將促進通州城區與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融為一體,對提升北京市交通服務水準,促進京津冀區域交通一體化,構建綜合交通體系具有重要意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