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創新與産業“互鏈” 激活高品質發展“增量”

2023-05-23 10:34: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日前,記者在上海、江蘇調研時發現,兩地結合自身特點,以創新驅動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

  最近,上海浦東新區發佈了一批最新科研清單,發佈的初衷源於一些重點産業面臨的發展需求。

  上海浦東新區科經委科創科普處處長 魏軍娜:企業對相關技術的需求越來越多,但是很多科研院所的成果沒有得到有效轉化,創新資源沒有充分為産業服務。

  上海擁有張江科學城、先進大科學設施群等基礎研究平臺,集聚著一大批高能級研發機構和科技人才,科研力量雄厚。如何激活沉睡的科研資源,跨越從學術到産業的鴻溝?上海成立院士成果轉化中心,面向大企業開放大科學設施,在臨港、張江等科創承載區建造了一大批嵌入式創新空間。

  上海浦東新區科技和經濟委員會主任 李慧: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策源作用,打造從基礎研究、技術攻關到成果轉化應用的創新鏈。

  位於張江科學城的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佈局建設了近百家專業院所,記者調研時看到,不時有企業前來對接項目。從事化學纖維製造業的楊衛忠就在這裡找到了一項關鍵技術的解決辦法,更讓他期待的是,接下來雙方還會聯合培養人才,共同發力生物基材料等新領域。

  上海德福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楊衛忠:創新資源融到一個點上,一個新興的産品就出現了。找到一個點,等於所有的面都打開了。

  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副主任 譚瑞琮:産業缺什麼,我們就給它去佈局什麼,使得我們的技術不斷地進行突破,能夠最終形成一些新的産業和新的賽道。

  總臺央視記者 陳鈺潔:如果説上海是通過激活優質的創新資源,來推動産業結構轉型升級,那麼與它相鄰的江蘇蘇州則是通過優勢産業的發展,積聚各種創新力量,從而完成從産業集群到産業創新集群的躍升。

  今年,蘇州把“産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列為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從“産業集群發展”到“産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字面上增加的幾個字,折射是發展方式的轉變。

  江蘇蘇州發改委副主任 徐海東:我們製造業是比較強的,但是我們的創新能力還不足,它帶來的原生推動力不夠,所以我們就是在産業的基礎上來加強創新,特別是一些創新資源跟産業要素的有機融合。

  面對創新力量不足的短板,蘇州正在圍繞25個細分領域的産業集群,加快佈局以基礎研究為基底的創新體系。在蘇州高新區的光子産業專班,記者發現,這裡的工作人員來自多個部門。經發委負責凝練企業共性需求,科創局負責尋找創新源頭,多部門聯手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為技術和産品,高效聯動的産學研轉化機制,吸引了近百家頂尖院所前來落戶。

  蘇州高新區科技創新局副局長 孫逸馨:我們今年也是佈局了概念驗證中心,幫助很多的團隊能夠把自己的一些概念設計轉到産品,甚至是最終再往這個商品去做轉化。

  今年,還會有大科學裝置和國家實驗室落地蘇州。針對基礎研究較為薄弱、企業創新效率不高等瓶頸,江蘇省也啟動了基礎研究三年行動方案,實施新一輪創新型領軍企業培育行動,全方位佈局科技創新平臺,打造原始創新的策源地。

  調研中,我們看到,上海以創新之源驅動産業躍升,江蘇以産業之基激活創新活力,兩地特點不同,卻殊途同歸。雙鏈融合,激發內生動力,填補了從學術到産業的空白洼地,新業態乘勢而上,科技創新“能量”正在成為高品質發展的“增量”。(央視新聞客戶端)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