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專家學者論中國儒道文化:包容性或為全球文明發展提供新思路

2023-05-04 09:5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海南定安5月3日電 (張月和)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類社會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不確定性。如何應對這些挑戰?如何把握這些不確定性?在5月3日海南省定安縣舉行的首屆儒道文化與全球文明新發展論壇上,多位專家學者認為,中國儒道文化所蘊含的包容性可以為全球文明未來發展提供新思路。

  “以人為核心的現代化進程帶來了人類文明的高度進步,也導致人的身心共同體難以與天地自然共同體和諧相處,而儒道文化所強調的是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臺灣慈濟大學教授林安梧建議,當下,中國學術界要重新重視儒道文化中的道德哲學,建立起自己的文化自信。

  儒道文化的包容性體現在道教文化的精髓——中和之道。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孫亦平認為,“以‘道’為本”被推廣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自身的和諧,其最高境界可稱作“天人合一”的宇宙和諧。這種“中和之道”所體現的整體思維和天下情懷,在歷史上成為道教文化中的核心思想,在今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正是“和而不同”的智慧在現代外交上的運用。

  “多樣性是人類文明的特點之一,而中華文明的生命力就在於包容、汲取、學習其他文明。”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姚新中認為,儒家“和而不同”的思想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要路徑。因為“和而不同”思想承認萬千世界具有內在的差異,文明形態具有多樣的訴求,傳統與現代在觀念與實踐中具有不同的樣式。(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