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習近平:“我們要永遠懷念他們”

2023-04-05 23:06: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對為國犧牲、為民犧牲的英雄烈士,我們要永遠懷念他們,給予他們極大的榮譽和敬仰。”

  這是2014年10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致敬英雄、緬懷英烈的足跡遍佈大江南北,一次次深情凝視,一次次鄭重鞠躬,都凝結著總書記對英雄先烈的深切緬懷和無限追思。

  今日清明,聽總書記講述英雄故事,一起緬懷英烈。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

  “記得我很小的時候,估計也就是五六歲,母親帶我去買書。”“買回來之後,她就給我講精忠報國、岳母刺字的故事。我説,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親説,是疼,但心裏銘記住了。‘精忠報國’四個字,我從那個時候一直記到現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標。”

  這是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時,回憶起兒時母親給他買岳飛的小人書的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崇敬英雄,曾在不同場合深情講述英雄故事。

  關於抗日英烈的故事,習近平總書記提到過一位母親。他説,北京密雲縣一位名叫鄧玉芬的母親,把丈夫和5個孩子送上前線,他們全部戰死沙場。華北平原上的一個莊戶人家寫下這樣一副對聯:“萬眾一心保障國家獨立,百折不撓爭取民族解放”;橫批是:“抗戰到底”。這是中華兒女同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的怒吼,是中華民族抗戰必勝的宣言。

  講革命先烈的故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狼牙山五壯士”、“白刃格鬥英雄連”、“劉老莊連”、董存瑞、邱少雲、黃繼光……總書記説,回想過去那段崢嶸歲月,我們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們永遠懷念他們、牢記他們。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包括抗戰英雄在內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的事跡和精神都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説,“對一切為國家、為民族、為和平付出寶貴生命的人們,不管時代怎樣變化,我們都要永遠銘記他們的犧牲和奉獻。”

  一寸山河一寸血

  一抔熱土一抔魂

  多年來,習近平總書記追思英烈的足跡遍佈全國各地。

  2021年4月,廣西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習近平總書記向湘江戰役紅軍烈士敬獻花籃並三鞠躬。

  2019年9月,河南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習近平總書記瞻仰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堂,在紀念碑前,習近平總書記向革命先烈敬獻花籃並三鞠躬。

  2016年4月,安徽六安市金寨縣紅軍廣場,習近平總書記向革命烈士紀念塔敬獻花籃。總書記深情地説,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

  習近平總書記的紅色足跡中,有一個“凝視”的場景令人印象深刻。

  2021年,廣西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裏,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油畫《陳樹湘》前,凝視良久。

  畫面中,陳樹湘躺在擔架上,腹部鮮血直流。為掩護紅軍主力渡江,這位率領後來被稱為“絕命後衛師”的紅軍將領身負重傷、不幸被俘,甦醒後用手從腹部傷口處絞斷腸子,壯烈犧牲,年僅29歲。

  “壯烈啊!陳樹湘是犧牲英雄中很典型的一個。”習近平總書記發出這樣的深情感嘆。

  為什麼中國革命在別人看來是不可能成功的情況下居然成功了?習近平道出成功的奧秘:“革命理想高於天。正是因為紅軍是一支有理想信念的革命軍隊,才能視死如歸、向死而生、一往無前、絕境重生,迸發出不被一切敵人壓倒而是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

  寸土千滴紅軍血,一步一尊英雄軀。

  中華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輩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樣需要英雄情懷。

  2020年8月19日,安徽合肥巢湖大堤上,習近平總書記看望慰問在防汛抗洪中不幸犧牲的同志的親屬時説:“中華民族遇到危難的時候,總有這樣的一些英雄挺身而出,這是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的體現。”

  講好英雄的故事

  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

  紀念英烈最好的方式,就是學習英雄精神,汲取奮鬥的力量。

  2014年3月,河南省蘭考縣,習近平總書記走進焦裕祿同志紀念館。在焦裕祿半身銅像、“幹部十不準”圖示、焦裕祿生前辦公桌等展品前,總書記仔細察看。

  參觀按一比一比例復原的焦裕祿辦公室時,總書記再次見到了用玻璃罩保護起來的那把著名藤椅,他駐足凝視、默默端詳。

  習近平總書記感慨道:“儘管看的聽的都比較熟悉,但我還是想多看一看、多聽一聽,因為這裡的每一件實物、每一個故事,都能引起我的心靈共鳴。”

  焦裕祿精神同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鋒精神等革命傳統和偉大精神一樣,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永遠向他學習。”

  英雄精神凝聚前行力量。

  “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這是革命烈士方志敏犧牲前留下的錚錚誓言。

  在方志敏的家鄉江西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動情講述了方志敏的誓言,並告誡大家“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就會在亂雲飛渡的複雜環境中迷失方向、在泰山壓頂的巨大壓力下退縮逃避、在糖衣炮彈的輪番轟炸下繳械投降”。

  2018年9月,在遼寧撫順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向雷鋒墓敬獻花籃,並強調:“我們既要學習雷鋒的精神,也要學習雷鋒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追求轉化為具體行動,體現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把雷鋒精神代代傳承下去。”

  2022年8月,遼寧錦州,習近平總書記走進遼沈戰役紀念館。戰史館內陳列著一封封曾經決勝千里的電文手稿以及一張張瀰漫歷史硝煙的史料照片,總書記認真聽取講解,不時駐足觀看,詢問具體細節。

  參觀結束後,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老戰士老同志和革命烈士親屬代表時説:“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確保紅色江山後繼有人、代代相傳。”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完善英烈褒揚政策,加強烈士紀念設施建設和保護。

  2014年,我國通過立法確定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烈士紀念日;201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正式施行;2022年,《關於加強新時代烈士褒揚工作的意見》出臺。

  以國之名祭奠國之英魂,以法之名捍衛英烈榮光。

  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對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加強對烈士陵園的規劃、建設、修繕、管理維護。

  紀念是為了更好地前行,緬懷是為了更好地奮進。在全社會樹立崇尚英雄、緬懷先烈良好風尚,激勵著無數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力前進。

  監製丨李浙

  主編丨王興棟

  編輯丨戰星岑

  視覺丨李婷婷

  校對丨高少卓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