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網路中國節清明】英雄之光 | 清明祭英烈,一起走進河北這13處國家級烈士紀念地!

2023-04-05 17:45:00
來源:河北新聞網
字號

  天地英雄氣

  韆鞦尚凜然

  清明時節

  一起走進河北這13處

  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

  緬懷革命先烈

  傳承愛國精神

  向英雄致敬!

  【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

  位置:保定市易縣西南部45公里處

  在河北易縣境內的太行山巍巍群峰之中,有一座歷史名山。因其酷似狼牙,直刺青天,故名“狼牙山”。1941年9月25日,在與日寇的激戰中,為了掩護當地幹部群眾及主力部隊的轉移,五位八路軍戰士在班長馬寶玉帶領下,毅然將敵人引至三面峭壁懸崖的棋盤陀上。面對步步逼近、成群結隊的敵軍,他們寧死不屈,義無反顧地從狼牙山巔縱身跳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犧牲,葛振林、宋學義在墜落過程中,因被岩石中長出的樹木挂住,雖身負重傷但倖免于難。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底座3.06米,塔身五層,呈正五邊形。塔身呈乳白色,高21.5米;塔身上部鑲嵌著“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九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塔身下部呈軍旗形,鑲嵌著漢白玉的五勇士半身浮雕像,浮雕下鐫刻有碑文。

  【熱河烈士紀念館】

  位置:承德市雙橋區翠橋路西9號

  1933年熱河淪陷後,中國共産黨領導熱河軍民開展了艱苦卓絕的抗日武裝鬥爭,成為熱河抗戰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熱河人民傷亡30萬餘人,巨大的犧牲換來了熱河的解放。紀念館有佔地1200平方米的紀念碑主體建築。紀念碑碑身正面由朱德總司令親筆題寫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金色大字。紀念碑的後面是三座1500平方米的陳列館,記錄了熱河人民的抗爭史。建館以來,紀念館收集了數千萬字的烈士資料和大量的革命文物,保存了5000多名烈士英名錄。紀念館中展出了民族英雄孫永勤,中共早期活動家、熱河民軍司令陳鏡湖,冀東軍分區副司令員包森,遷遵興聯合縣縣長姚鐵民,西安事變中捉蔣功臣劉桂五,全國戰鬥英雄董存瑞等數十位烈士事跡。

  【晉察冀烈士陵園】

  位置:保定市唐縣軍城鎮南關村

  1940年5月,白求恩墓建成。陵園北側是抗戰烈士公墓,安葬著為抗戰犧牲的縣團級以上幹部36位,碑廊石碑上鐫刻著唐縣籍烈士2500余名。1941年8月,雄偉高大的晉察冀邊區抗戰烈士紀念塔落成,但是剛建成2個月就被日寇炸毀。1943年7月修建了柯棣華墓,此後陵園曾多次維修。1988年5月,原加美援華醫療隊護士,白求恩生前戰友瓊 尤恩女士的骨灰,也遵照她的遺囑安葬在白求恩身邊。2007年7月23日,國際主義戰士傅萊同志墓地也在晉察冀烈士陵園落成。

  【保定烈士陵園】

  位置:保定市競秀區陵園路188號

  園區內主要烈士紀念建築有保定革命紀念館、紀念廣場、紀念碑、烈士墓區、烈士骨灰堂、英烈亭、謝臣紀念碑亭、英烈墻等紀念設施。陵園主體建築為保定革命紀念館,主要由序廳和三個主展廳組成,陳列、展示保定地區範圍內的革命重要事件、史實和烈士英雄事跡。位於園區北側的烈士骨灰堂設有10個骨灰寄存室,共存放144位革命烈士的骨灰。園區東北側烈士墓區共安葬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建國後犧牲的烈士143名;烈士墓區中央位置的英烈亭內共鐫刻有238位保定籍烈士名錄;紀念廣場位於園區中部,主要建築是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廣場東南側建有高3米的英烈墻,正面按照區劃代碼順序鐫刻有40715位保定籍烈士英名錄,背面繪有新二十四孝宣傳彩圖。紀念廣場西側建有“全軍愛民模範”謝臣烈士紀念碑亭。園區西側景觀墻懸挂有100幅著名英烈的照片並配有簡要革命事跡説明。

  【黃驊烈士陵園】

  位置:黃驊市文化路

  黃驊市烈士陵園始建於1958年,原名黃驊縣烈士祠。2000年遷建於現址,並正式更名為黃驊市烈士陵園。陵園佔地面積10656平方米,紀念展廳建築面積1240平方米。黃驊市烈士陵園記載不同革命歷史時期犧牲的烈士902位。陵園內建有革命烈士紀念碑、黃驊烈士雕塑亭、趙博生烈士雕塑亭、烈士紀念碑廊、烈士紀念大廳、黃驊烈士紀念展館、趙博生烈士紀念展館、音樂廣場及烈士墓區,是緬懷革命先烈、傳播紅色文化的主要精神文明陣地。

  【滄州烈士陵園】

  位置:滄州市運河區光榮路20號

  滄州市烈士陵園始建於1958年,為紀念在解放滄州戰鬥中犧牲的烈士而建成。坐落在中心廣場上的青滄戰役紀念碑,高26.7米,首層四面浮雕,分別記錄著華北野戰軍234縱隊由石家莊奔赴清倉戰役前線、勇奪軍橋、突破城垣的戰鬥場面,以及戰役勝利後各族人民歡慶的畫面。滄州市烈士陵園內還設有紀念館,陳列著介紹青滄戰役的展板和歷史物件。紀念館門前,樹立著四座人物雕像,分別屬於滄州籍的著名烈士馬本齋、張隱韜、趙博生和黃驊。

  【董存瑞烈士陵園】

  位置:隆化縣城西北的苔山腳下伊遜河東岸

  董存瑞烈士陵園是為紀念全國著名戰鬥英雄董存瑞烈士于1954年修建,佔地面積9.16萬平方米。園內有董存瑞紀念館、董存瑞烈士紀念碑、董存瑞烈士墓、題詞碑廊等。董存瑞烈士紀念館建築面積為2300平方米。館藏文獻26件,珍貴遺物31件,書畫7件。館內共有8個展廳,通過五大部分的內容和聲、光、電、投影技術的配合,生動地講述了董存瑞光輝的一生。董存瑞烈士紀念碑高達15.5米,碑正面為朱德題詞“捨身為國,永垂不朽”8個鎦金大字。董存瑞烈士墓位於陵園的最北端。烈士墓正面立一碑心石,高6米,刻有“董存瑞烈士之墓”7個金字。題詞碑廊是1998年為紀念董存瑞烈士犧牲50週年而建的,有46塊碑。

  【晉冀魯豫烈士陵園】

  位置:邯鄲市邯山區陵園路中段

  為紀念八路軍總部前方司令部、政治部、晉冀魯豫軍區及八路軍129師犧牲的烈士,1946年3月晉冀魯豫邊區決定在邯鄲修建晉冀魯豫烈士陵園。陵園于1950年10月落成。晉冀魯豫烈土陵園分南北兩院,總面積21.3萬平方米。北院以園林建築為主,獨具民族特色的雄偉建築群,掩映在蒼松翠柏之間,主門門楣橫額上鑲嵌有朱德題寫的“晉冀魯豫烈士陵園”8個大字,大門兩側鐫刻著毛澤東主席的手書“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園內有烈士紀念塔、人民英雄紀念墓、陳列館、四八烈士閣、烈士紀念堂、左權將軍墓、左權將軍紀念館等紀念建築。陵園南院為晉冀魯豫人民解放軍烈士公墓,園內安葬著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將軍、中共中央北方局軍委書記張兆豐、抗日民族英雄范築先、一等殺敵英雄趙亨德等200多名為國捐軀的優秀指揮員和著名戰鬥英雄。園內珍藏文物圖片2.1萬餘件。

  【涉縣烈士陵園】

  位置:邯鄲市涉縣河南店鎮赤岸村北

  涉縣是革命老區、紅色聖地。涉縣烈士陵園新址佔地50.7余畝,現共安葬革命烈士374名,其中抗日戰爭時期烈士232名,解放戰爭時期和和平建設時期142名。總體格局為“一塔四亭”,是涉縣集教育、瞻仰、緬懷、旅遊為一體的園林式現代化革命烈士墓群,由牌坊、紀念塔、紀念亭、紀念碑、烈士墓群、廣場、紀念堂及一系列附屬設施組成。陵園整體莊嚴肅穆、典雅壯觀。紀念塔高21米,塔基長15.3米、寬11.1米,雄宏高大、巍峨莊嚴。四個紀念亭彩繪雕梁,錯落有致。烈士墓分十個區域安葬于西側山坡的翠柏之下。陵園牌坊門柱上朱德總司令題寫的“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筆鋒雄勁有力。“涉縣革命烈士陵園”八個大字流光溢彩,鑲嵌于牌坊橫樑之上。

  【華北軍區烈士陵園】

  位置:石家莊市中山西路343號

  華北軍區烈士陵園是為紀念中國人民革命鬥爭中犧牲在華北大地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1954年建成並對外開放,是我國興建早、規模大、建築造型藝術較高的烈士陵園之一。園內安葬著馬本齋、周建屏、常德善、包森、周文彬等犧牲在華北地區的316位團職以上革命烈士,安放著660多位烈士和老紅軍的骨灰。國際主義戰士諾爾曼白求恩和柯棣華大夫均安葬於此。陵園佔地21萬平方米,建築為中軸對稱佈局,南北呼應,東西對稱,層次分明。中軸線上的建築由南向北依次為陵園大門、革命烈士紀念碑、著名烈士銅像區、銘碑堂、烈士墓區、華北戰爭史館。東側建築由南向北依次為革命文物廳、烈士紀念館。西側建築由南向北依次是影視廳、白求恩及印度援華醫療隊紀念館和烈士紀念碑亭。以紀念碑為中心東西對稱坐落著白求恩墓和柯棣華墓。董振堂、趙博生烈士紀念碑亭在華北戰爭史館東西兩側。

  【冀東烈士陵園】

  位置:唐山市路南區陵園路2號

  冀東烈士陵園始建於1955年,佔地面積7.5萬平方米,1958年清明節正式向社會開放。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所有建築被夷為平地,復建工程于1986年竣工。冀東烈士陵園主體建築為中軸對稱式的民族古典風格,大門、紀念廣場、紀念塔、紀念館、烈士墓區等一系列建築井然有序地坐落在陵園的南北中軸線上。列入冀東烈士陵園的烈士共238名,其中37名位列民政部公佈的著名抗日英烈名錄。冀東烈士紀念館位於園區中部,建築面積2149平方米,館內基本陳列為《冀東革命烈士鬥爭業績陳列》。烈士墓區總面積為4749平方米,書形碑莊重大方,潔白無瑕,象徵每位烈士都是一本厚重的教科書,需要人們認真去研讀。

  【冀南烈士陵園】

  位置:邢臺南宮市南大街103號

  冀南烈士陵園佔地22萬餘平方米,始建於1946年3月,是為紀念在冀南大地上犧牲的5萬餘名革命先烈而建設的。園內建有烈士紀念塔、紀念碑、紀念亭、烈士墓區和冀南革命鬥爭紀念館。陵園正門是一座坐西朝東的高大牌坊,進入陵園往西,是聳立於陵園中心的主體建築——冀南烈士紀念塔,紀念塔南面鐫刻毛澤東主席的題詞“為國犧牲,永垂不朽”,北面鐫刻鄧小平的題詞“冀南烈士紀念塔”;紀念塔西面是1986年落成的烈士紀念亭,紀念亭內刻有原冀南區近千名縣團級以上的烈士英名;陵園南部為烈士墓區,安葬著633名無名烈士遺骨,以及模範縣長郭企之、遊擊隊長劉文信等100位有名烈士遺骨;紀念塔北側是冀南革命鬥爭紀念館,紀念館佔地面積700余平方米,採用實物和照片展示了冀南建黨初期至全國解放各個時期的革命鬥爭歷程。

  【察哈爾烈士陵園】

  位置:張家口市橋東區陵園路

  察哈爾烈士陵園是華北地區籌建較早建築規模較大的烈士陵園之一。1951年落成,是為紀念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光榮犧牲的烈士而建。佔地面積約15.3萬平方米。陵園內主要建築有革命烈士紀念塔、骨灰堂、牌坊等。在全長127米的正廳和配廳墻壁上,記錄了全國聞名的戰鬥英雄董存瑞、著名民兵戰鬥英雄何金海等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英勇犧牲的6703名烈士的英名。

  青山埋忠骨

  山河念英魂

  為他們送上鮮花

  緬懷!致敬!

  (綜合自河北新聞網、學習時報、熱河烈士紀念館、冀東烈士陵園微信公眾號、方志邯鄲、邯鄲黨史、文旅張家口、河北共産黨員網、烈士紀念設施保護中心,編輯高小茹)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