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瞰雄安

2023-04-01 13:13:00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從2017年4月宣佈設立雄安新區時的“一聲驚雷”起,雄安,醞釀著影響未來的力量。

  2023年4月1日,雄安6歲了。

  瞰歷史長河,6年只是一瞬,但為建設雄安這座“未來之城”打下堅實基礎。

  雄安的故事,醞釀已久。

  21世紀的北京,面臨著“大城市病”的種種困擾。如何在時代的演進中煥發出千年古城的歷史底蘊?正在快速邁向民族復興的中國要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破解城市規劃建設中的難題,從而推動協同發展?一系列時代追問,縈繞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心頭。

  “要堅持和強化首都核心功能,調整和弱化不適宜首都的功能,把一些功能轉移到河北、天津去,這就是大禹治水的道理。”一次在北京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説道。

  選擇集中承載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新區,這個地方不能太遠,也不能太近。太近容易連成一片,達不到疏解目的;太遠則難以接受北京的輻射和帶動,不能更好地承接和轉移非首都功能。

  2016年3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強調,現在經過反覆論證,並和北京市、河北省共同研究形成這個結果,一旦定下來,京津冀三地和有關部門都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用大歷史觀看待這件大事。

  △2019年1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雄安新區考察調研。

  在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多次重要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要“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把每一寸土地都規劃得清清楚楚後再開工建設,不要留歷史遺憾”。

  雄安新區規劃設計專家、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尹稚介紹,與深圳、浦東相比,建設雄安恐怕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樣,幾個月動工、幾年就要完成。它的建設週期和真正形成人氣聚集、經濟活動聚集的過程,比一般的國家新區要更為漫長。

  瞰當下建設,雄安是高品質發展的樣板之城。

  2018年2月22日,中南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召開會議聽取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編制情況的彙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初期設立了深圳經濟特區,創造了深圳的速度,40年後的今天,我們設立雄安新區要瞄準2035年和本世紀中葉“兩步走”的目標,創造“雄安品質”,在推動高品質發展方面成為全國一個樣板。

  “高起點規劃、高品質發展”,新發展理念這條主線貫穿雄安建設發展的始終。

  今天,人們看到一個創新發展的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堅持前瞻性、引領性,地上、地下、雲上“三座城”同步推進。在雄安,水、電、氣、暖、網等市政配套基礎設施管線全部集納在地下綜合管廊中,街頭不見井蓋、抬頭沒有電線。從城市治理到生態監測,從社區生活到交通出行,都可以實現數字化管理。

  一個協調發展的雄安——京津雄核心區半小時通達,京雄城際鐵路通車,雄安至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快線建設加快推進;中國星網、中國中化、中國華能3家首批疏解央企總部全部開工,目前已有140多家央企在新區設立分支機構。

  一個綠色發展的雄安——“千年秀林”工程已累計造林46.9萬畝,雄安郊野公園、悅容公園等一批高品質休閒設施投用,雄安新區森林覆蓋率由11%提高到34%,營造出“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意趣。

  一個開放發展的雄安——推進自貿試驗區“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鼓勵開放型平臺、“一帶一路”建設相關國際合作平臺優先在雄安新區佈局等。

  一個共用發展的雄安——近兩年來,約12萬民眾喜遷新居,“15分鐘生活圈”成為社區標配,居民可以步行5分鐘送孩子到幼兒園、10分鐘送到小學、15分鐘到中學,美好生活正在開啟。

  6年來,3500多棟樓宇拔地而起,累計完成投資超5100億元,“未來之城”雛形初顯,為京津冀城市群下一步走向高品質發展提供創新驅動的引擎。

  瞰未來發展,雄安是經得起檢驗的人民之城。

  從一張白紙到塔吊林立,雄安的建設在穩步推進,日新月異。

  “人民城市為人民。”一個為了人民生活更美好的雄安,是全社會的期待,也是習近平總書記的牽掛。

  2017年2月23日,總書記從中南海出發,驅車100多公里,專程到河北省安新縣實地考察。

  “這地方老百姓生活得怎麼樣?人口密度有多大?拆遷人口有多少?”習近平總書記叮囑,設立雄安新區,一定要讓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實惠,要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兩年後再赴雄安,在“千年秀林”看到當地百姓找到了植樹造林的新工作,總書記諄諄囑託:“我們可不是為了一個漂亮新城,而恰恰建新城是為了老百姓過上更好生活。”

  在新區政務中心,總書記細心詢問:“你們是第一批來雄安創業的企業家吧?”

  一位年輕小夥子將企業從北京搬到了這裡:“來雄安對我們來説是一次趕考。這個考場檢驗著我們能不能達標,能不能做到中國特色、國際標準。我們希望能交出一份優秀答卷。”

  “我們建設雄安新區,需要各方面企業共同參與。”習近平總書記一席話,撥動了無數人的心弦,“無論是國有的還是民營的企業,無論是本地的還是北京的企業,無論是中國企業還是外資企業,都要把握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把握住歷史機遇,做民族復興、改革創新的弄潮兒!”

  眼下,在雄安新區17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數百個工地塔吊林立,10多萬名建設者仍在晝夜奮戰。

  穩紮穩打、久久為功,雄安這座未來之城、樣板之城、人民之城,是“這一代中國共産黨人留給子孫後代的歷史遺産”。

[責任編輯:楊永青]